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公安县

公安县

三国蜀汉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油口(今湖北公安县)。《寰宇记》卷146公安县:“《荆州记》云:先主败于襄阳,奔荆州。吴大帝推先主为左将军荆州牧,镇油口,即居此城。时号先主为公,故名其城为公安。”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江安县。陈光大二年(568)复为公安县, 为荆州治。隋大业初属南郡。唐属江陵府。元属中兴路。明属荆州府。崇祯元年(1628)移治祝家冈(今公安县西南南坪镇西北)。民国初属湖北荆东道。1932年属湖北省。1955年徙治斗湖堤(今公安县)。明著名文学家袁宗道、袁宏道、袁中道为县孟家溪镇人。


在湖北省中南部、长江南岸,南邻湖南省。属荆州市。面积2258平方千米。人口106.8万。辖14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斗湖堤。西汉为孱陵县,属武陵郡,东汉建安十四年(209年)刘备屯兵油江口,称左将军,取“左公之所安”,名其城为公安。吴为南郡治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析孱陵置江安县,属南平郡。南朝陈改江安为公安,县名始此。隋省孱陵入公安,属南郡。唐属江陵府。元属中兴路。明、清属荆州府。1914年属荆南道,1921年属荆宜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荆州专区,1952年划公安、松滋、石首三县各一部入荆江县。1955年废荆江入公安,县治自南平镇迁今址。1970年属荆州地区,1994年属荆沙市,1996年属荆州市。地处江汉平原,主要河流有松滋河、虎渡河、藕池河,南流入洞庭湖,长江流经东部,为荆江最险段,长江与虎渡河之间为著名的荆江分洪区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、棉花,富水产,为省商品粮基地,荆半夏为著名的中药材。有机械、化工、造纸、纺织、食品等厂。207国道经此,水运以长江为主,虎渡河、松滋河均可通航。名胜古迹有明末文学家三袁(袁宗道、宏道、中道)故宅遗址、刘备城、南平文庙、卷桥水库、黄山林场风景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江口

    在今广西横县东六十里百合镇北江口村。明置古江口巡司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东江口。明于此置巡检司。

  • 渔阳郡

    ①战国燕置。《史记·匈奴传》: “燕亦筑长城,自造阳至襄平,置上谷、渔阳、右北平、辽西、辽东郡以拒胡。” 秦汉治渔阳县 (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三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上游以南,蓟运河以西,天津市海河

  • 苏埠屯

    在今山东青州市东北二十五里。村东发现晚商古墓群。其中一号墓殉四十八人,出土铜钺等文物。村名。在山东省青州市东北部。属东夏镇。人口800。商代已成居民点。村东商代墓群所在的土埠为古代屯兵处。旧志称苏秦墓

  • 白石山镇

   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白山镇。清光绪《庐州府志》卷3庐江县:白石山镇在“县北六十里”。在吉林省蛟河市东南部。面积573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白石山,人口2.5万。曾称张连站、白石砬子等。四周

  • 汎潭县

    北周置,属洮阳郡。治所即今甘肃临潭县(一说在今甘肃卓尼县西洮河南岸)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)改名临潭县。

  • 竹庭县

    1943年改赣榆县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十二里赣马镇(城里)。以纪念牺牲于县东境的东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、抗日英雄符竹庭。1949年移治青口镇(今赣榆县治)。1950年复改为赣榆县。旧县

  • 雒汭

    亦作洛汭。在今河南巩义市境洛河注入黄河处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河水 “东过洛汭”。《孔传》:“洛汭,洛入河处。” 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 “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,馆于雒汭。” 宋元人注: “雒汭,洛水

  • 崇明镇

    五代时吴国置于长江口西沙,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响哃镇附近。南宋嘉定十五年 (1222)置天赐盐场于此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升为崇明州。古镇名。本通州滨海沙洲。五代吴置,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。属

  • 阿泽

    又作河泽、柯泽。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四年(前559),卫献公出奔齐,孙林父追之,“败公徒于河泽”。或作“阿泽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右历柯泽,《春秋·左传》 襄公十四年,卫孙文子败

  • 古鲁河千户所

    明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中游支流库鲁河流域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