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凤县

凤县

明洪武七年(1374)降凤州置,属汉中府。治所即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。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50年迁驻双石铺(今凤县)。


在陕西省西部秦岭山区,西邻甘肃省。属宝鸡市。面积3187平方千米。人口9.9万。辖10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双石铺镇。《元和郡县志》凤州:“因州境有鸑鷟山为名。按成州同谷县本是凤州西界,县南有凤凰山,因为州名。”《方舆胜览》载:“有周之兴,鸑鷟尝鸣于岐,翱翔至于南而集焉,是以西岐曰凤翔府,南岐曰凤州,”县袭州名。南岐即境内南岐山。秦于今凤县东北,与宝鸡市西南交界处设故道县,属汉中郡。西汉属武都郡。西晋永嘉后废。北魏太和元年(477年)于今凤县东北凤州镇设梁泉县,移固道郡治此。孝昌中又于固道郡置南岐州。西魏固道郡改称归真郡。废帝三年(554年)南岐州改称凤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罢郡存州。大业三年(607年)改州为河池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郡为凤州,在北部析梁泉县地设黄花县。宝历元年(825年)废黄花县入梁泉县。蒙古至元五年(1268年)废梁泉县,辖地划归凤州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降凤州为县,属凤翔府,后属汉中府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县治迁黄牛铺,属宝鸡分区。1950年5月属陕南行政区,同年11月县驻地迁双石铺。1951年属南郑专区,1953年属汉中专区。1958年省留坝县并入。1960年属宝鸡市。1961年留坝县复析出,属宝鸡专区。1969年属宝鸡地区,1971年属宝鸡市。地处秦岭山区。嘉陵江自东北向西南斜贯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为主。特产“凤党”、“凤椒”。盛产核桃、苹果及生漆等药材。有铅、锌、铁、锑、煤、磷、大理石等矿。工业以化肥、农机、采矿等为主。宝成铁路、宝汉公路经此,为凤太公路起点。古迹有褒斜、连云、陈仓等古栈道遗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采山

    ①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汶上县: “采山在汶上县东北三十五里。与县北三十里坦山相接,皆出沙金。”②在今云南个旧市北。两汉称采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贲古县: “北,采山出锡。”

  • 大隧山

    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。旧属洧川县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一》:大隧山“在洧川县西南十里。一名牛脾山。高二十余仞,长七八里,其中断处为大隧涧,两崖壁立, 中有坦途,可容方轨。相传即郑庄公见母处”。古山名。又称

  • 武胜军

    ①五代方镇名。后周改威胜军置,治所在邓州 (今河南邓州市)。北宋初废。②五代吴越置,治所在婺州 (今浙江金华市)。北宋废。③蒙古至元四年 (1267) 于女菁平置,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。《元

  • 扎哈苏淖尔

    在今哈萨克斯坦斋桑泊西北,额尔齐斯河西岸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额尔齐斯河“既会布昆,北流径札哈苏淖尔东。扎哈苏二淖尔皆周数十里,南北相去里许,两淖尔间置卡伦”。

  • 石鼓堰

    唐置,在今浙江安吉县(递铺镇)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安吉县:“北十七里有石鼓堰,引天目山水溉田百顷, 皆圣历初令钳耳知命置。”

  • 黑逵垒

    又名刘黑逵垒。在今河北永年县 (临洺关) 东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15永年县: 刘黑逵垒 “在县(今永年县东南城关镇) 西南十里,洺水南。贞观四年于垒东置昭福寺,碑岑文本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5广平府:

  • 涪水

    又作涪陵江。即今四川、贵州两省境之乌江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 “涪陵郡,巴之南鄙,从枳南入,泝舟涪水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0黔州:“西有延江水,一名涪陵江。自牂柯北历播、费、思、黔等州北注岷

  • 奥里迷国

    又作咬里没。辽五国部之一。在今黑龙江省绥滨县西十八里敖来河畔古城。《辽史·营卫志下》: 奥里米国 “圣宗时来附,命居本土,以镇东北境,属黄龙府都部署司。重熙六年,以越里吉国人尚海等诉酋帅浑敞贪污,罢五

  • 明水滩

    即卤薄滩。在今陕西富平县东二十里,接蒲城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一》: 卤薄滩 “一名东滩,亦曰明水滩。冬夏不竭,可以煮盐”。

  • 思野堡

    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。旧属荣河县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》: 思野堡 “在荣河县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