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凤山县

凤山县

①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置,属台湾府。治兴隆庄(今台湾高雄市北左营区)。乾隆五十三年(1788)移治今高雄县(凤山市)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被日本侵占,县废。

②1919年改东兰土州同置,属广西田南道。治所即今广西凤山县。刘介《广西县名考察述略》:凤山县“以凤山为县名”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

③1933年伪满升凤山设治局置,驻凤山屯(今黑龙江通河县西北凤山镇)。1939年撤销,并入通河县。1947年复置凤山县。1949年撤销,并入通河县。


(1)古旧县名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置,治兴隆里(今台湾高雄市北旧城)。属台湾府。以山得名。乾隆五十二年(1787年)移治今高雄县凤山市。光绪十三年(1887年)改属台南府。二十一年为日本侵占,1924年改设高雄市。(2)旧县名。1947年由凤山设治局升县,治凤山屯(今黑龙江通河县西北凤山镇)。1949年撤销,并入通河县。(3)今县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。属河池市。面积 1743 平方千米。人口18.9万。辖1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。《广西县名考原述略》:凤山县“以凤山为县名”。北宋置凤山哨,属羁縻兰州。南宋置罗博土州,治今县西南平乐,属庆远府。元属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。明废罗博土州,为东兰州地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置凤山土分州,属庆远府。1914年属田南道。1926年置凤山县,直隶广西省。1949年属百色专区,1965年属河池专区,1971年属河池地区,2002年属河池市。地处桂西北山原,地形以山原化山地为主,地势北高南低。盘阳河、巴英河、坡心河流经境内,其中坡心河为广西最长的地下河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稻、豆类、红薯、木薯等为主。矿产有金、硫黄、煤、水晶、石灰石、花岗石、大理石等。工业有采矿、水泥、酿酒、农机等。有公路通巴马、东兰、百色、天峨等地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云峰洞、鸳鸯湖、江洲仙桥、凤阳关和纪军岩、将军山、坡心长寿水源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海滘水

    即今广东陆丰县西之螺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海丰县“冲口水”条下:东海滘水“在县东北八十里。《志》云:源出吉康罗溪,南流百里,分为二派,东流出县东南迎仙桥,西流至沙塘渡,与众水合,入于海”。

  • 官村

    在今广西平南县西北官城镇南。明初置秦川巡司于此。后移思旺墟 (今思旺镇东南)。清咸丰元年(1851),太平军大败清军于此。《清史稿·向荣传》: “八月,贼冒雨窜逸,官军失利于官村。”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柳沽河

    在今天津市宝坻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宝坻县: 柳沽河在 “县东北三十里。玉田之水汇流入县境口柳沽河,下流注于白龙港”。

  • 博生县

    1933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改宁都县置,驻宁都县城谌家祠 (今江西宁都县)。为纪念红五团副团长、宁都起义领导人赵博生而命名。1934年10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江西省设。1933年1月由宁都县改名。以

  • 竹邑县

    秦置,属泗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。《汉书·曹参传》:高帝十二年(前195),“与高祖会击黥布军,大破之。南至蕲,还定竹邑、相、萧、留”。即此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北老符离集

  • 陈友谅墓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蛇山南麓。陈友谅(1320—1363),湖北沔阳(今仙桃市)人。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。至正二十年(1360)在江州(今江西九江市)称帝,国号汉。次年迁都武昌。至正二十三年(1363)与朱元

  • 洛阳宫

    ①三国魏修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部。《三国志· 魏书 · 文帝纪》 载: 黄初元年 (220) 十二月,“初营洛阳宫,戊午幸洛阳”。裴松之按: “诸书记是时帝居北宫,以建始殿朝群臣,门曰承明,

  • 南岳

    (嶽) ①即君山。又名荆南山。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二十里铜官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常州: 南岳山,“ 《毗陵志》 云: 在亭乡,至宜兴县二十里。孙皓以国山之瑞行封禅礼,遂以其山为南岳,立石颂德。昔汉武帝

  • 元石坡

    即玄石坡。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南十八里。明金幼孜《北征录》作玄石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5:元石坡“在漠北。永乐十年(当为八年)北征,车驾驻此。旁为立马驿,成祖勒铭处也”。

  • 纳江

    即今四川南部永宁河。《宋史·神宗纪》:元丰三年(1080),“林广破乞弟于纳江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