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剑川县

剑川县

①北宋宣和三年 (1121) 改龙泉县置,属处州。治所即今浙江龙泉市。南宋绍兴元年 (1131)复名龙泉县。

②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改义督千户置,属鹤庆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剑川县南十四里下登附近。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升为州,1913年废州仍为县。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即今剑川县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北宋宣和三年(1121年)以龙泉县改名,以避龙字讳。治今浙江省龙泉市,属处州。南宋绍兴元年(1131年)复名龙泉县。(2)今县名。在云南省西北部。属大理白族自治州。面积 2319 平方千米。人口16.9万。辖5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金华镇。名称来由其说较多:一认为因山水得名,以剑湖尾水名为县名;或因“河流如川,山形如剑”,综合山和河的特征命名;近说以族名为地名,“剑”为族称或部落名号,即唐初居住于该地的施、顺诸蛮的自称,剑川即剑人居住的地方;或“剑”即“”,是藏语对纳西族的称谓,“”是坝子或地方,剑川意即纳西人的地方;再一说以物产得名,以产“浪剑”著称,意即“铸剑民族居住的地方”。唐为罗鲁城,又称剑川城,南诏置剑川节度于剑川城。大理国置义督赕,属谋统府。蒙古宪宗四年(1254年)置义督千户。元至元十一年(1274年)改为剑川县,治今县南剑川湖西岸,属鹤庆路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升为剑川州,治今金华镇,属鹤庆府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改属丽江府。1913年复置剑川县。1914年属腾越道,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0年属丽江专区,1956年改属大理白族自治州。1960年洱源、邓川2县并入。1962年洱源县析出复置。地处横断山地北段,地势北高南低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蚕豆、烟草、油菜籽、马铃薯,并产当归、川芎、大麻等。工业有采煤、农机修造、冶炼、水泥、木材加工、木器、食品加工、酿酒、印刷、民族服装等。特产木雕家具、马场归、羊乳饼。滇藏公路纵贯东部,与剑六、平甸公路作K形分布。古迹名胜有海门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、石钟山石窟、沙溪兴教寺壁画、石宝山、金华山。白族每年农历三月有梨花会,六月二十五日过火把节,八月初一举行石宝山歌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曹马集

    即今山东单县东北四十里曹马集镇。明万历年间碑文称,此即 “古兴元镇也,曹魏公屯军驻马之所”。故易名曹马集。集镇名。在山东省单县东北部。属时楼镇。人口4750。为原曹马集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建村于西汉,名兴

  • 育水

    亦作淯水。即今河南西南部之白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南阳府南阳县: “东有淯水,一名白河,下流至湖广襄阳县界入汉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》: 淯水 “俗谓之白河”。古水名。又作淯水。即今河南省西南部白

  • 砖河镇

    清置,属沧州。在今河北沧州市西南二十里西砖河村。后设游击驻防于此。

  • 峰顶山

    ①即今江西宜春市西北丰顶山,与万载县接界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39袁州府: 峰顶山 “在万载县西南三十里。世传为马祖修道之所。山顶旧有上、中、下三塔,今惟中塔存焉。有泉清冽,岁旱祷雨辄应”。②在今云南

  • 乌塔

    即崇妙保圣坚牢塔。在今福建福州市区乌石山东麓。

  • 仓亭津

    在今河南范县东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于范县东北流,为仓亭津。《述征记》曰:仓亭津在范县界,去东阿六十里。《魏土地记》曰:津在武阳县东北七十里。津河济名也。”《后汉书·皇甫嵩传》:嵩“进击东郡黄巾

  • 兰津

    又称兰仓津、仓津。为古渡口。在今云南永平县与保山市间的澜沧江上。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“孝武时,通博南山,度兰仓水、耆溪,……人歌之曰:汉德广,开不宾,渡博南,越兰津,渡兰沧,为作人。”

  • 东方铺

    即今湖北黄石市东方山乡。清同治《大冶县志》卷3《邮舍》:东方铺,“县北三十里”。

  • 北独山

    在今安徽全椒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8滁州:北独山“在全椒县西六十里。崒然特起,不与众山相接。上有汉高祖庙及古塔”。

  • 野河

    一名槐水。在今河北赞皇、元氏、高邑、赵县、宁晋县境。上源曰槐河,下游曰沙河。下游历代屡有变化,唐代流径赵县南东入洨河,五代又改径高邑东南、柏乡北五里,东注入洨河。今除上源外,早已淤塞。《资治通鉴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