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舞阳县
北魏皇兴元年(467)改定陵县置,属襄城郡。治所即今河南舞阳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。永安中,为广州定陵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北舞县。
古县名。北魏皇兴元年(467年)改定陵县置,治今河南省舞阳县东北。属襄城郡。永安中为定陵郡治。唐贞观初废。
北魏皇兴元年(467)改定陵县置,属襄城郡。治所即今河南舞阳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。永安中,为广州定陵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北舞县。
古县名。北魏皇兴元年(467年)改定陵县置,治今河南省舞阳县东北。属襄城郡。永安中为定陵郡治。唐贞观初废。
明洪武十八年 (1385) 改济宁府为州,属兖州府。治所即今山东济宁市。辖境包括今山东济宁、嘉祥、巨野、郓城等市县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升为直隶州。1913年改济宁县。明洪武十八年(1385年)降
元置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南睦化乡。明洪武五年(1372)改为木瓜长官司。
又作塔空巴日。即今西藏那曲县西南一百八十里桑丹康桑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载: 萨木坦冈札山 “在蓬多城东北一百八十里”。
在今福建大田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春州》:台阁山“在大田县西南三十里。一名南台山。山势高耸,顶平如砥。有石池泉水不涸。山下田数百亩, 皆资灌溉”。
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南。清光绪间,义和拳首领朱红灯在此设场练拳,宣传“灭洋”主张。村名。在山东省茌平县中部偏东。属茌平镇。人口570。明末,杨氏从东阿县庙杨庄迁此立村,因距县城5里得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
即阿母河。今中亚阿姆河。《元朝秘史》卷11“太祖自回回地而归,命拙赤等“领右手军,过阿梅河”。
金大定末置,属滦州。治所即今河北乐亭县。元初曾为漠州治,寻又属滦州。清属永平府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东部、渤海西岸。属唐山市。面积 1308 平方千米。人口49.2万。辖
亦作沙涡甸。大理国巴翠部。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大山乡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卷下:威龙山“蛮名沙涡甸”。
①隋开皇二十年 (600) 分云州置,治所在榆林县 (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城古城)。《元和志》 卷4胜州: “割云州之榆林、富昌、金河三县置胜州,立嘉名也。” 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准格尔旗、
北齐降马头郡置,属荆山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乡。隋开皇初改为涂山县。古县名。北齐置,治今安徽省怀远县南马城镇。属荆山郡。隋开皇初改涂山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