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十三万户

十三万户

藏籍对元代在前藏、后藏所设十三个万户的总称。元沿金制,全国均设万户官职。内地诸路万户为军职,分属各行省而总辖于枢密院;藏族地区各万户军民通摄,分属各宣慰司而总辖于宣政院。前藏、后藏各万户,始置于至元五年(1268)。据《西藏王臣记》载:前藏有六:嘉玛、止贡、蔡巴、塘波且巴、帕竹、雅桑;后藏有六:拉堆洛、拉堆绛、古尔摩、曲弥、襄、霞鲁;前藏、后藏间有羊卓,共计十三。


藏文典籍中对元代在前藏、后藏所设的十三个万户的总称。元代全国均设万户官职。内地诸路万户为军职,分属各行省而总辖于枢密院;藏族地区各万户军民通摄,分属各宣慰司而总辖于宣政院。前藏、后藏各万户始置于蒙古至元五年(1268年)。据《西藏王臣记》载,前藏有六:嘉玛、止贡、蔡巴、塘波且巴、帕竹、雅桑;后藏有六:拉堆洛、拉堆绛、古尔摩、曲弥、襄、霞鲁;前藏、后藏间有羊卓,共计十三。其他藏籍有多种说法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然巴

    在今西藏仁布县东南六十余里。自拉萨赴日喀则有二道,一由江孜,一由然巴,以然巴为近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: 至挞鲁 “有歧路,一由江孜,一由然巴,然巴为春夏商贩所必经; 冬则雪凌,多阻滞”。

  • 许昌市

    1947年革命根据地析许昌县城区置,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市。在河南省中部。面积 4949 平方千米(市辖区88平方千米)。人口445.8万(市辖区38.5万)。辖魏都区和许昌、鄢陵、襄城3县,代管禹州、长

  • 榆木岔堡

    北宋元丰五年 (1082) 置,后属通远军。在今甘肃陇西县境内。后废。

  • 博宁镇

    北宋置,属冠氏县。当在今山东冠县境。

  • 印石山

    一名印字山。在今四川宣汉县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东乡县:印石山“在县治西。以山形方整而名”。

  • 双港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桐城县。即今安徽桐城县南双港铺。②清置,属天津县。即今天津市南郊区海河西岸双港镇。清设千总驻守。③即今江西波阳县西双港镇。鄱江经此西北行二十二里入鄱阳湖。为濒湖水陆要隘,清时有水师营参将驻

  • 平昌设治局

    1946年析巴中县东南部地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江口镇(今四川平昌县)。1948年升为平昌县。1944年由巴中县析置,治今四川省平昌县江口镇。1948年升县。

  • 获 (獲) 麐渡

    在今山东嘉祥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嘉祥县: 获麐渡,“ 《志》 云: 在县东南漕河旁。地名大长沟”。

  • 周南

    指今河南洛阳市一带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 “太史公留滞周南。” 《集解》 徐广曰: “虞挚曰: 古之周南,今之洛阳。” 《索隐》: 张晏云,“自陕以东,皆周南之地也”。另说在今河南陕县以东地区。《史

  • 南赣巡抚

    为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的简称。明弘治十年 (1497) 置,驻赣州府 (治今江西赣州市)。辖境屡有变化。嘉靖四十五年 (1566) 定制,辖南安、赣州、韶州、汀州、南雄五府及柳州,相当今赣南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