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兖州

南兖州

①东晋元帝侨立兖州于京口 (今江苏镇江市)。南朝宋永初元年 (420) 改名南兖州。元嘉八年(431) 移治广陵县 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及安徽凤阳、滁州以东地。其后略小。北齐改名东广州。南朝陈太建中复为南兖州。北周又改为东广州。

②北魏太和十八年 (494) 置,治所在涡阳县(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涡河北岸刘寨村。后移今蒙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蒙城、颍上以东,蕲县集西南,龙亢集以西,淮河以北地。景明中废。

③北魏正始四年 (507) 侨置,治所在小黄县(今安徽亳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鹿邑、睢县以东,安徽涡阳县西北的涡河及西淝河流域。南朝梁中大通四年 (532) 改为谯州 (又名南谯州)。北魏复改南兖州。北周改为亳州。


(1)东晋元帝侨立兖州于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。南朝宋永初元年(420年)改名南兖州。元嘉八年(431年)移治广陵县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岗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淮河以南长江以北,安徽省凤阳、滁州等县市以东地。其后略小。北齐改为东广州,南朝陈太建中复为南兖州,北周大象中又改东广州。(2)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年)置,治涡阳城(今安徽蒙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蒙城、颍上以东,蕲县集西南,龙亢集以西、淮河以北。景明中废。(3)北魏正始四年(507年)置。治小黄县(今安徽亳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鹿邑、睢县以东,安徽省涡阳西北的涡河及西淝河流域,南朝梁中大通四年(532年)改为谯州。北魏复改南兖州,北周改为亳州。(4)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江都郡置,治江都(今江苏扬州市)。七年改为邗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厚原

    在今甘肃合水县治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合水县:长厚原“在县西南七十里”。

  • 深桥

    在今河南唐河县东。《南齐书·戴僧静传》:永明五年 (487),陈显达命僧静等讨桓天生,“未至比阳四十里,顿深桥。天生引虏步骑十万奄至,僧静合战大破之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泌阳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齐永

  • 中郎城

   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城关镇。《寰宇记》卷20谓中郎故城在“黄县东一百步”,并引《郡国志》云:“石勒遣中郎将石同筑此城以防海,故曰中郎城。”北魏为东牟郡治。北齐为长广郡治。

  • 北毒蛇滩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都护暗沙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北毒蛇滩。1947年改名都护暗沙。

  • 朗溪

    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。自会同县流入县界,在托口入沅水。《元和志》卷30朗溪县: “在朗溪之侧,因为名。”

  • 官池河泊所

    明置,故址在今安徽无为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无为州: 官池河泊所 “在州南六十里。官池河一作黄洛河”。

  • 韩壁寨

    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南韩北乡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: 韩壁寨 “在武乡县东五十里”。

  • 曹娥堰

    在今浙江上虞市治百官镇西曹娥江西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: 曹娥堰 “在府东九十里。水流湍急,两岸逼江,其地有曹娥渡及曹娥埭”。

  • 葛蛮雍真等处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开阳县西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开阳县西北,属顺元路。大德初改平伐等处兼雍真长官司。

  • 五蓝河

    在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电白县:五蓝河在“县东三十里。源出山涧中,南流入海。有官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