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安坝
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五里木城镇。民国 《夹江县志》 卷2: 南安坝 “即南安废县,分上坝、下坝。上自石面渡,下至东田坝”。清费密 《荒书》: 清顺治十三年 (1656),“ (刘) 文秀驻兵夹江县南安坝”。
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五里木城镇。民国 《夹江县志》 卷2: 南安坝 “即南安废县,分上坝、下坝。上自石面渡,下至东田坝”。清费密 《荒书》: 清顺治十三年 (1656),“ (刘) 文秀驻兵夹江县南安坝”。
西汉置,属广陵国。治所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。东汉属广陵郡。西晋废。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江苏省宝应县西南。属临淮郡。三国魏改属广陵郡。西晋废。(2)今县名。在青海省东部,北临湟水。海东地区行政公署驻
唐置,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洛河南岸。唐置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洛河与甘水河会合处。为唐代长安、洛阳间南道交通驿站。《旧唐书·吕元膺传》:元膺为东都留守,“都亭驿卒五人,甘水驿卒三人”;许浑《晨装》,本注
①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石州置,治所在离石县 (今山西离石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离石、方山、中阳、柳林、临县等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石州。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儋州置,治所在义伦县(
古时谓东夷有九种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欲居九夷。”疏:“东有九夷:一玄菟、二乐浪、三高骊、四满饰、五凫臾、六索家、七东屠、八倭人、九天鄙。”又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,谓之四海。”注:
即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西北桐木镇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修仁县图: 西南有桐木墟。
隋大业三年(607)改硖州置,治所在夷陵县(今湖北宜昌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、枝城、远安等市县地。唐初改为硖州。天宝元年(742)复为夷陵郡,治所在夷陵县(今宜昌市)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硖州
明正统六年(1441)置,属廉州卫。即今广西灵山县。
即今辽宁台安县东南黄沙坨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台安县:“黄沙坨距县市东南五十里。户数三百二十。”
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北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帝纣“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,而盈巨桥之粟”。《集解》:服虔曰:“巨桥,仓名。许慎曰巨鹿水之大桥也,有漕粟也。”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衡漳又北径巨桥邸阁西。旧有大梁横
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新安县:长流河“一名长沟河。其上流即易州之鲍河也。经安肃(今徐水)、容城县,流入县境。又东南流至雄县,入于瓦济河。或以为即渥水旧流也。《志》云:县南三里有梁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