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江湖
在今湖北监利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监利县: 南江湖在 “县西十里……近大江。因名”。
在今湖北监利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监利县: 南江湖在 “县西十里……近大江。因名”。
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乐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平乐县西三十五里。贞观七年(633)废入平乐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西。属乐州。贞观七年(633年)废。
今蒙古国色楞格河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征和三年 (前90),汉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等率军十四万余三道出击匈奴,“单于闻汉兵大出,悉遣其辎重徙赵信城,北抵郅居水。…… (贰师) 欲深入要功,遂北至郅居水上”。
即清明门。汉长安城东面的中门。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未央区北玉女村东。
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八十里仪城村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大宝元年 (550),“ (高) 洋行至前亭,所乘马忽倒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3辽州: 前亭“在故平城县西”。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附近,一说在今
即今湖北阳新县西北十六里荻田铺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兴国州西北有荻田桥市。
在今江西横峰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》:汾水岭关“在兴安县东北九十里。北走安徽婺源之间道。今为汛守处”。
清内蒙古六盟之一。崇德至顺治年间,清廷先后将蒙古科尔沁、郭尔罗斯、杜尔伯特、扎赉特四部编分为十扎萨克旗,共为一盟,隶理藩院。会盟地定于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哲里木,故名。盟境约当今内蒙古兴安盟、哲里木盟大部
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。原是显通寺的塔院,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,改用今名。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和藏经阁,舍利塔居中。高大的白塔分外引人注目,人们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标志。在山西省五
即今江西九江县西北城子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: 城子镇 “在府西四十里大江北。有巡司,亦洪武初置”。清亦置巡司于此。(1)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北角、长江南岸,南临赤湖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
亦名壶溪水、马跑泉。汾水支流。源出今山西汾阳县西北白彪山麓,沿山南注,至谷口转折而东,历城东北数十村,东南注于文湖。《水经·原公水注》: “原公水出兹氏县西羊头山,东过其县北,……又东入于汾。水注文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