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移县
南齐置,属武平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、北太两省境。后废。
南齐置,属武平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、北太两省境。后废。
即今浙江瑞安市东北十里莘塍镇。清嘉庆 《瑞安县志》 卷1: 清泉乡十都有莘塍。后设莘塍镇。(莘xīn) 在浙江省瑞安市东南部,东濒海。面积28.4平方千米。人口7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莘塍,人口3万。传
①隋大业初分鹑觚县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东南五十里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陕西卷下:“取文王伐密作灵台之义。今县有灵台。”二年(606)废。义宁二年(618)复置。唐初属泾州,贞观元年(627
唐龙纪元年 (889) 置,治所在楼烦县 (今山西娄烦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娄烦县及静乐县东南部。北宋咸平五年 (1002) 移治静乐县 (今静乐县),熙宁三年 (1070) 废,十年 (1077) 复
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牟平、海阳二县析置,治夏村(今山东乳山市)。1942年改置牟海县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析牟平县南部与海阳县东部置(县级),治夏村(今山东乳山市夏村镇)。以两县首字得名
①北魏太平真君中,沮渠无讳率北凉余众逐高昌太守阚爽,据有其地,自立为凉王,都城在高昌城(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)。为高昌地区建国之始。和平元年(460),蠕蠕 (柔然) 灭沮渠氏,立阚伯周为高
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部吉兰丹一带。《隋书·赤土国》:大业三年(607),常骏等“南达鸡笼岛,至于赤土之界”。
即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。以内蒙古札萨克图第三代郡王鄂其尔于清康熙三十年(1691)所建家庙而名。1931年为兴安省会。1947年改名乌兰浩特,设乌兰浩特市(意为红城)。1949年为兴安盟行政公署驻地。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崇安县:岑阳山“在县东北八十里。有岑阳关,接江西上饶县界”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江宁府一》“新河”条引《(江南)通志》谓:“下新河自三山桥,历石城、定淮诸门, 由草鞋夹以达于江。”
在今甘肃成县西二十里。峡中天井山下,有东汉建宁四年 (171) 所建黄龙碑 (亦名西峡颂摩崖),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事迹。传为唐吴道子手笔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70: 清风轩 “有汉武都太守河阳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