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翔镇

南翔镇

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二十四里南翔镇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 卷46: “昆山临江乡有南翔寺。初,掘地得石,径丈余。常有二鹤飞集其上。僧有齐法师者,即此地作精舍,聚徒居之。……久之,鹤去不返,僧为之号泣。石上忽有题一诗云:‘白鹤南翔去不归,惟留空迹在名基。……’ 因名寺曰南翔。” 镇以寺名。其地有上槎、中槎、下槎三浦,故又名槎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嘉定县: 南翔镇 “为商贾凑集之所,横沥所经也,南去吴淞江十里,至上海县五十里。嘉靖二十三年,倭贼犯南翔、广福镇,未几复犯南翔,由封家浜直抵松江”。清乾隆三十四年 (1769) 设嘉定县县丞于此。


在上海市嘉定区东南部。面积28.2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翔,人口1.4万。因南朝梁天监四年(505年)建白鹤南翔寺,故名。《大清一统志》太仓州:南翔镇“在嘉定县南二十里。范成大《吴郡志》:昆山临江乡,初掘地得石,径丈余,尝有二鹤飞集其上,久之,鹤去不返。石上忽有诗云:白鹤南翔去不归,惟留空迹在名基。因建南翔寺,且以名镇”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设南翔乡,1914年为第十乡。1928年置槎南市,1928年改第二区。1946年称南翔镇,1949年称市,旋改为区;并析出镇区为县属镇。1956年撤区为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并入南翔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。有灯泡、机床电器、化肥、制药、煤矿机械等厂。特产南翔水牛、小笼馒头。建有瘦肉型猪基地和机械化养鸡场。京沪铁路、沪嘉高速公路及沪宜公路(204国道)等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古猗园、南翔寺双塔、唐陀罗尼经幢。为上海市四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柏木芦寨

    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蒙自县: 柏木芦寨 “在县南据山,绝顶四面,悬崖峭壁,外建墩台,以据水道。又南渡江入交趾界。《滇纪》: 县南有雾露结箐,由此抵柏木芦寨”。

  • 龙耆

    一名龙夷。即今青海海晏县(三角城)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和帝时“拜(曹)凤为金城西部都尉,将徙士屯龙耆”。即此。又作龙夷(《水经注·河水》)、龙支(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李贤注)。在今青海省海晏县。西汉元

  • 丈岭集

    一作长林。即今山东昌邑市南八十里丈岭乡。清乾隆《昌邑县志》卷2有丈岭集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白岁山

    亦作百岁山。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平茶洞长官司:白岁山在“司西三十里。高耸插天。土人以山积雪则有年,故名”。

  • 攸镇驿

    即今江西赣县西北攸镇圩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赣州府赣县“水西驿”条下:攸镇驿“在府北百二十里。元曰攸镇站,明初改为驿”。清废。

  • 柏枧山

    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南七十里,接宁国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宣城县: 柏枧山在 “府东南七十里,与宁国县接境。山之阳,即文脊山也。谿谷邃深,峰崖回曲,飞流界道,跨岫为梁”。《江南通志·山川六》: “昔山

  • 双剑峰

   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五十里庐山龙门西峰下。《寰宇记》卷111江州德化县:双剑峰“在州南龙门西,下有池名小天池,峰势插天,宛如双剑”。

  • 梗阳乡

    春秋晋之梗阳县,西汉降为梗阳乡。故址即今山西清徐县治。

  • 草凉楼驿

    即今陕西凤县东北草凉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凤县: 草凉楼驿,“唐玄宗西幸,尝驻跸于此”。

  • 啰庞岭

    在今宁夏灵武县西。《金史·西夏传》:夏相任得敬胁其主仁孝欲分夏国,大定十年 (1170)“乃分西南路及灵州啰庞岭地与得敬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