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驿
即南义集。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六十里南驿镇。
集镇名。在山东省宁阳县东部。属磁窑镇。人口 2600。为原南驿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为春秋时鲁国义姑故里。村内有义姑祠,曾名南义村,后因此村为南北通衢大道,来往行人多在此食宿,改名南驿。海子河流经境内。产小麦、甘薯、玉米、花生。有镇办农具、水泥、砖瓦、石料、有机化工、家具等厂。宁南公路在镇北穿过。京沪铁路、104国道纵贯南北。
即南义集。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六十里南驿镇。
集镇名。在山东省宁阳县东部。属磁窑镇。人口 2600。为原南驿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为春秋时鲁国义姑故里。村内有义姑祠,曾名南义村,后因此村为南北通衢大道,来往行人多在此食宿,改名南驿。海子河流经境内。产小麦、甘薯、玉米、花生。有镇办农具、水泥、砖瓦、石料、有机化工、家具等厂。宁南公路在镇北穿过。京沪铁路、104国道纵贯南北。
在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东麓支脉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 (443),世祖远征蠕蠕,“车驾至鹿浑谷,与贼将遇,吴提遁走,追至頞根河,击破之”。《北史》 谓 “鹿浑海之谷”。在今蒙
在今安徽肥东县东北九十里古城集。《寰宇记》 卷126慎县: 古滁阳城 “吴赤乌十二年孙权遣兵断滁作堰以淹北道,遂筑此城为守备。东晋置南梁郡,隋开皇三年废”。
战国楚邑,即今河南太康县。秦置阳夏县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省太康县。秦置为阳夏县。
明置,治所在今贵州麻江县西谷硐镇。后废。
①应即今福建明溪县东之渔塘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归化县: 明溪 “在县东。亦曰明江。其上源出县西二十五里伍通凹,流至城西南黄溪头而始大,环抱治南,绕如腰带,曰腰带水。一名黄溪水。又东北流,崖侧有大小
在今江西分宜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分宜县: 源润泉 “在县南泉源岭下。溉田百余亩”。
在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:沉黎驿在“所治北二里。明初置”。
在今陕西旬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洵阳县:“西岔河在县西北百五十里。今有西岔河堰,去县百里。”集镇名。在山东省寿光市境东北部。属侯镇。人口 3500。为原岔河镇人民政府驻地。明初宋氏立村,因处古弥河
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(448)置,属晋熙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北十八里吕亭镇。寻废。泰始二年(466)复置,南齐改为吕亭左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(448年)置,治今安徽省桐城市东北。属晋熙郡。
一名金刚台山。在今河南商城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光州》:金刚台山“在商城县东南三十里。旧名石额山。高二十余里,延袤六十余里。双峰并峙,上有风洞、龙井。宋嘉熙元年,光州徙治金刚台山。元至元七年,都元帅伊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