厉
①商至春秋方国。《鲁大司徒匜铭》作“”。在今河南鹿邑县东。《春秋》:僖公十五年(前645),“齐师、曹师伐厉”,即此。
②一作赖。西周国名。姜姓。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。《春秋》:僖公十五年(前645),“秋七月,齐师、曹师伐厉”。即此。
古国名。又作赖。西周、春秋时小国。姜姓,相传为厉山氏(神农)之后。在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。为楚的与国。《春秋》僖公十五年(前645年):“齐师、曹师伐厉。”《公羊传》昭公四年(前538年):“遂灭厉。”皆即此。
①商至春秋方国。《鲁大司徒匜铭》作“”。在今河南鹿邑县东。《春秋》:僖公十五年(前645),“齐师、曹师伐厉”,即此。
②一作赖。西周国名。姜姓。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。《春秋》:僖公十五年(前645),“秋七月,齐师、曹师伐厉”。即此。
古国名。又作赖。西周、春秋时小国。姜姓,相传为厉山氏(神农)之后。在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。为楚的与国。《春秋》僖公十五年(前645年):“齐师、曹师伐厉。”《公羊传》昭公四年(前538年):“遂灭厉。”皆即此。
明置,在今山西高平县西南乔村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乔村驿“在高平县南三十里。旧有驿丞。本朝乾隆七年裁”。
隋于契吴城置,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北。旋废。
东晋康帝司马岳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西南麓。《元和志》 卷25上元县: 康帝岳崇平陵 “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”。
①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北四十四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新怀县“有乐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汝宁府一》:乐山“在确山县西北四十里。旧曰朗山,隋以此名县。宋时避讳改今名。山麓有李塑营垒遗迹。《府志》:山顶有浩月池,及
在今湖南安化县东资江中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“印文石”条:印心石“两岸岩峙如门,此石四面独方,浮出于石门潭内,俨如一印”。道光十六年(1836), 邑人陶澍摹宣宗御书“印心石室”四字于资江南岸之西崖
在今广西宁明县东。《明史·广西土司传》:弘治十年(1497),“况村贼黄绍侵占思明、上石、下石三州,复谋杀知府黄道父子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境。明成化后,思明土司黄绍氏曾数次据此反,后始平定。
即今海南省文昌县南二十里迈号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文昌县南有迈号铺。
北宋咸平间建,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南苦水河畔。《宋史纪事本末》 卷14 “西夏叛服”: 咸平五年 (1002) 李继迁叛,张齐贤等议弃灵州,通判永兴军何亮复上安边书,言 “灵州不可捨,请筑溥乐、耀德二城,
古印度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汉武帝时,张骞在大夏,“大夏国人曰:吾贾人往市之身毒。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。其俗土著,大与大夏同,而卑湿暑热云。其人民乘象以战,其国临大水焉”。骞遣副使使身毒。
①一名坊舍镇。清置,属大荔县。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二》谓坊头镇“旧有城堡”。②即今江西玉山县西坊头村。明嘉靖《广信府志》卷3玉山县:“坊头坊在宾贤,去县治北五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