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双港镇

双港镇

①北宋置,属桐城县。即今安徽桐城县南双港铺。

②清置,属天津县。即今天津市南郊区海河西岸双港镇。清设千总驻守。

③即今江西波阳县西双港镇。鄱江经此西北行二十二里入鄱阳湖。为濒湖水陆要隘,清时有水师营参将驻防。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2饶州府鄱阳县:“西路出西门,十里至双港。”


(1)在天津市津南区西北部、海河南岸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港,人口 3910。明代成村。因海河与赤龙河在此汇合成河汊,当地称双港。1961年设双港公社,1983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有毛纺、水泵、人造大理石等厂。为天津市蔬菜集散地之一。津沽公路经此。(2)在江苏省响水县北部。面积56.7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港,人口2800。相传明正德年间张姓人家迁此,以村东西两侧均有河港取名双港。1942年属滨海县四区,1945年改建双港区。1958年改公社,1966年划归响水县。1983年改乡,2000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等。有机械、建材、服装、食品等厂。双六、陈沭公路经此。(3)在浙江省临海市西北镇。面积85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港,人口880。地处环溪、塘头溪汇流处,曾名双溪,后称双港。1950年为保和乡,1955年更名双港乡,1958年后改公社。1961年划归仙居县,1963年回归临海县。1984年复为乡,1992年置镇。产蚕茧、柑橘、稻。有保健仪器、塑料、食品等厂。有传统集市。公路通市区。(4)在安徽省桐城市南部。面积101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港铺,人口 5990。因旧时南北两河各设港口,故名。1949年设双铺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设双铺乡。1992年与白果、练潭二乡和杨公乡的鸭子、塘兴二村合并置双港镇。地处嬉子湖西岸平畈地区,河网密集。产稻、棉花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莲藕、茭白。有塑料、农机修配、建材等厂。旧为桐城名镇。商贸兴盛,为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。新杨公路经此。(5)在江西省鄱阳县西南部,西濒鄱阳湖。面积286平方千米。人口7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小华,人口3060。因境内双港村得名。1949年属双义、乐亭二乡。1958年设双港公社,1984年改乡,1994年改设镇。2001年聂家乡并入。主产稻、棉花,为县棉花重点产区和水产养殖基地。特产银鱼、珍珠、瓜子。有农机、砖瓦、农产品加工等厂。公路东接田乐公路。古迹有明代双港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拉则喀曼定

    又作拉则卡门定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西北三十四里处。藏语意为山顶房屋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三十二错、定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 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
  • 司马台寨

   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密云县:司马台寨“有小城。西去潮河川二十里。其东南为将军台堡。《志》云:司马台北六里曰虎头山。又有扒头崖,在司马台东”。

  • 图沙玛路

    即脱思麻路。治所当在岷州 (今甘肃岷县)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: 岷州 “图沙玛旧作脱思麻,今改”。

  • 南阳府

    元至元八年 (1271) 改申州置,治所在南阳县 (今河南南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伏牛山及叶县以南,新野、桐柏二县以北,舞阳、泌阳二县以西地。1913年废。元至元八年(1271年)改申州置,治南阳县(

  • 灵石山

    在今福建福清市西南灵石。《寰宇记》卷45福州府:灵石山“在福清县西南二十五里,上有灵石,声闻必雨,雨久,闻则开霁”。

  • 桃树镇

    在今江西浮梁县西北桃墅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浮梁县: 桃树镇在 “县西北百二十里。以桃树岭名”。古镇名。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北。明时置巡检司于此。清同治元年(1862年),太平军与清军

  • 格奴坂

    在今甘肃清水县境内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四年 (389),后秦姚苌 “遣其将军王破虏掠地秦州,杨定及破虏战于清水之格奴坂,大败之”。在今甘肃省清水县境内。东晋太元年间,前秦将领杨定击败后秦

  • 上湖

    ①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原芙蓉湖西北部。《寰宇记》卷92常州无锡县:“上湖一名射贵湖,一名芙蓉湖,一谓之无锡湖,在晋陵、江阴、无锡三县界,东去州五十九里。东南流为五泻水。”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一》 “芙蓉湖”

  • 吴中

    ①泛指春秋时吴地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梁杀人,与籍避仇于吴中。”②旧时对吴郡或苏州府的别称。(1)泛指春秋时吴地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梁杀人,与籍避仇于吴中。”(2)旧时对吴郡或苏州府(治今苏

  • 离石山

    ①亦名赤洪岭、赤谼岭、赤坚岭。在今山西方山县东北七十里与岚县交界处。《元和志》 卷14石州离石县: “离石山,今名赤洪岭。”②又名国山。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五十里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亮传》: 五凤二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