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双龙镇

双龙镇

又作双龙城。亦名大五井子。即今黑龙江省望奎县。1913年于此置望奎设治局。1917年改为望奎县。


(1)在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东南部。面积97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龙西村,人口1450。清乾隆年间建村,因有两个蓄水池内传说有龙而得名。1949年属六区,1956年置镇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乡,1986年复镇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荞麦,畜产牛、马、绵羊、猪。有机械厂。托萨公路经此。(2)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北部。面积110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曲家店。人口3300。境内有二山岗形状似龙,故名。1958年析设双龙公社,1983年改乡,1988年置镇。主产玉米、甜菜等。有农机、制砖等厂。怀茂公路经此。(3)在河南省西峡县东部。面积296.4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蛇尾街,人口370。因境内二山蜿蜒如龙,取名双龙镇。1958年建公社,1961年改区。1969年撤区并社为蛇尾公社,1983年改乡。1996年改镇,并更今名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稻、甘薯、烟叶,盛产香菇。有金、铜、石墨等多种矿藏。311国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屈家岭遗址、龙潭沟瀑布群等。(4)在重庆市长寿区东部。面积40.1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龙场,人口 8390。以双龙场得名,清初建场,因地处石龟、永安二山余脉相交处,中有小溪横贯,喻为双龙饮水,故名。宣统三年(1911年)设双龙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。1993年并入原罗山乡的六村建双龙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油菜籽及榨菜。为区东北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化工、建材等厂,附近卤盐、天然气已陆续开发。双龙至合兴、罗围、狮子滩等地均通公路。(5)在重庆市巫山县中北部。面积49.6平方千米。人口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巴雾河,人口740。三峡水库淹没0.8平方千米,移民 1500 人。新镇规划面积0.3平方千米,人口 3500 人。新镇选址在马家屋场一小道坪一带。清时,辖境为龙雾堡、龙嗉堡、垒头堡等。1940年废堡建乡,定名双龙乡。1958年建双龙公社,1984年复乡,1992年置镇。主产玉米、稻、小麦、豆类、薯类。特产油桐、乌桕、茶叶、烟叶、黄花。有综合加工、酿酒等厂。为大宁河旅游食宿地,有旅游、饭店等服务设施。公路可至巫山、金坪、龙雾、钱家等地。(6)在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西北部。面积43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老街,人口4000。清同治时因两山相对,中建有一庙,犹如双龙夺宝,故名。1949年为双龙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2000年建镇。有蔬菜种植、水果、药材、养殖业。有煤矿和酿酒、陶瓷、粮油加工等厂。襄渝铁路、魏复公路、双新公路经此。(7)在四川省阆中市南部。面积26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龙,人口1130。因场侧有小溪汇入嘉陵江,喻双龙,故名。清咸丰年间建场。1949年为双龙乡,1962年改公社,1984年复改乡。1992年彭城乡并入,置双龙镇。1994年彭城乡划出。产广柑、橄榄油、蚕茧。有石油、天然气。有制糖、榨油、铁木加工、果品、饮料等厂。南广公路经此。(8)在四川省中江县中部。面积48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龙,人口3180。原名吴店,明末毁于兵火。清道光时重建兴场,以前后两山山形如龙而名。1949年为双龙乡,1958年为双龙公社,1984年复双龙乡。1996年柴山乡并入置镇。产油菜籽、花生、水果等。有农机、粮油加工、缝纫等业。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。中遂公路经此。(9)在四川省资中县东北部。面积63平方千米,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舒家桥,人口 1200。清嘉庆二十年(1815年)建场。1992年由铧头乡、同川乡、骑龙乡、舒家桥镇合并置双龙镇。产甘蔗、油菜籽、花生等。有酿酒、农机、汽车配件、建筑、农副产品加工、自来水等业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。通公路。古迹有“兴禅寺”。(10)在四川省宜宾县南部。面积153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龙,人口1700。镇以驻地名,因两溪汇流于场侧,故名。1949年为双龙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改乡。1992年置镇,黄格、捧印、罗河三乡并入。产水果、茶叶、花生。有机械、农机、酿造、砖瓦、制糖等厂及茶场、林场。农副产品集散地。公路与川云公路中线相接。(11)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南部。面积150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龙桥,人口350。清同治年间此地两条小河上各修一座小桥,名双龙桥,故名。1953年设双龙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设乡。1996年与东香、龙泉二乡合并设双龙镇。主产稻、玉米、小麦,盛产茶叶、木耳、蚕茧。有公路接安岚公路。(12)在陕西省黄陵县中北部、沮河上游北岸。面积396平方千米。人口6470。镇人民政府驻双龙街,人口750。清雍正《陕西通志》载,明代为双柳镇,清初撤镇为村。后以所居山形似两条巨龙盘绕改今名。1949年设双龙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8年设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谷子,特产线麻。有林场。有公路通店头镇、桥山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鄂尔多穆逊站

    一作鄂尔国木索站。清乾隆二十七年 (1762) 置,为吉林将军境内北路驿站之一。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清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 吉林二》: “崇古尔库站又东北七十二里至鄂尔多穆逊站。”

  • 小镬洲

    即今广东阳江市东南大海中小镬岛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8南恩州:小镬州“在州东南”。

  • 轮氏县

    东汉建初四年 (79) 改纶氏县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登封市西五十四里颍阳镇。西晋废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武林县复置,属洛州。大业元年 (605) 改为嵩阳县 (徙治今登封市)。

  • 江家咀

    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江镇。光绪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:安庆府怀宁县(今安庆市)西有江家咀。

  • 萧憺墓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二十八里甘家巷西南。萧憺 (478—522) 字僧达,南朝梁文帝第十一子,封始兴忠武王。墓前现有石辟邪二、石碑一、龟趺一。石辟邪是用整块巨石雕成,昂首挺胸,矫健有力,造型生动。石碑身

  • 春秋楚地。当在今湖北枝城市南。《左传》: 文公十八年 (前611),“麋人率百濮聚于选,将伐楚”。即此。春秋楚地。确址不详,当在今湖北省宜都市南。《左传》文公十六年(前611年):“麇人率百濮聚于选,

  • 桑家坝

    在今四川叙永县南。清嘉庆 《叙永厅志》卷11: 桑家坝在 “治南二十里。地多石炭”。

  • 北舞渡镇

    即北舞镇。今河南舞阳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。北魏为北舞阳县治。隋、唐为北舞县治。在河南省舞阳县北部、沙河南岸。面积43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北舞渡,人口 6630。汉、魏为定陵县治,

  • 梨园寨

    即今陕西淳化县治。本汉梨园,后为寨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宁二年 (895),“遣李存信、李存审会保大节度使李思孝攻王行瑜梨园寨,擒其将王令陶等,献于行在”。后改为梨园镇。即今陕西省淳化县。《资治通鉴》

  • 普雄土司

    明置,属越嶲卫。在今四川越西县东。清置普雄千户所,雍正五年 (1727) 改为土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