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安路
元元贞元年(1295)以吉州路改名,治所在庐陵县(今江西吉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吉水、万安间的赣江流域。至正二十二年(1362)朱元璋改为吉安府。
元元贞元年(1295年)改吉州路置,治庐陵县(今江西吉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吉水、万安两县间赣江流域及安福、永新等县地。属江西行省。至正二十二年(1362年)朱元璋改为府。
元元贞元年(1295)以吉州路改名,治所在庐陵县(今江西吉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吉水、万安间的赣江流域。至正二十二年(1362)朱元璋改为吉安府。
元元贞元年(1295年)改吉州路置,治庐陵县(今江西吉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吉水、万安两县间赣江流域及安福、永新等县地。属江西行省。至正二十二年(1362年)朱元璋改为府。
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因在黄河之南,故名。辖境约当今山东、河南二省黄河故道以南 (唐河、白河流域除外),江苏、安徽二省淮河以北地区。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分置采访处置使,治所在汴州(今河南开
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淮河畔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四年 (957),“帝 (指周世宗) 驰至荆山洪”。胡三省注: “即梁武帝筑堰之地。”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、淮河岸边。五代周显德四年(957年)周世
①亦作阖庐城。春秋时吴王阖闾筑,为都城。在今江苏苏州市旧城区。《越绝书》 卷2: “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,陆门八,其二有楼。水门八。” 《吴地记》 作四十二里。西晋左思 《吴都赋》 即写此城
在今湖南慈利县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 雷公洞 “天色阴晦,则其中隐隐有如雷。两壁峻立,形如佛像”。在湖南省凤凰县西北部,高久山东麓。为石灰岩溶洞。因雷雨时洞中有雷声回响,村人以为神,故名。
在今云南云龙县城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云龙州:云龙甸在“州(今旧州)东北七十里。甸广衍宜畜牧。有巡司戍此”。
即今内蒙古、河北省境之滦河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中京道大定府引宋王曾《上契丹事》:“四十里至卧如来馆,过乌滦河,东有滦州。”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溧阳县置,属建康路 (后改集庆路)。治所即今江苏溧阳市。明初复为县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溧阳县置,治今江苏省溧阳市,属建康路(后改名集庆路)。十五年升为府,十六年,
亦名锦官城。即今四川成都市别名。北宋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 逸文卷2: 王建攻围成都三年未下,建激厉士气: “尝以美言啖之曰: 西川号为锦花城,一旦攻克,玉帛子女,恣我儿辈快活也。”
在今浙江杭州市南龙山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》: “宋熙宁中赵抃建,祀吴越钱氏诸王。” 元废,明嘉靖中改建钱王祠。
在今朝鲜两江道惠山东北,为图们江源之一。民国魏声龢《鸡林旧闻录》:“清光绪十一年我国遂会勘,始得勘明图们江之源:正源红丹水,北源红土山水,南源西豆水(西豆在韩境。其实北源乃石乙水,红土山水又石乙之北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