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呼伦贝尔盟

呼伦贝尔盟

清末为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地。1915年划为 “特别区域”,直接归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节制,并受黑龙江省监督。1920年取消 “特别区域”,呼伦贝尔副都统专辖蒙旗事宜。1932年伪满洲国在此设兴安北分省。1945年解放后,成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。1946年改为呼伦贝尔自治政府。1948年改为呼伦贝尔盟,盟府驻海拉尔市。1949年与纳文慕仁盟合并为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。1954年兴安盟并入,复设呼伦贝尔盟。1980年将原兴安盟所属旗县划出。据西清 《黑龙江外纪》 卷1: “呼伦贝尔,一作呼伦布雨尔,通称海兰尔。盖其地有池,一曰呼伦,一曰贝尔,官军屯驻二池间,因以名地。” 呼伦贝尔盟即以呼伦、贝尔二湖为名。


旧盟名。1954年由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(简称呼纳盟)和兴安盟合置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。辖海拉尔、满洲里、牙克石、扎兰屯、额尔古纳、根河等市和陈巴尔虎、阿荣、新巴尔虎左、新巴尔虎右等旗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、鄂温克族等二自治旗。行政公署驻海拉尔市(今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)。1969—1978年期间,曾改属黑龙江省。2001年撤销,改置呼伦贝尔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蓼堤 (隄)

    一作漻堤。故址自今河南开封市东北绵延至商丘县南,约三百余里。传为西汉梁孝王所筑。《隋书· 于仲文传》: 仲文 “军次蓼堤,去梁郡七里……大败 (檀) 让军”,即此。《元和志》 卷7开封县: 蓼堤 “在

  • 平川驿

    ①唐置,在今陕西太白县附近。②明置,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平川镇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4《边防记》盐井卫:“禄马堡十里为绍兴堡, 又五里为平川驿, 五里为杭州堡。”

  • 金齿所

    明洪武中置金齿千户所,属金齿军民司。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万历十三年 (1585) 改镇安守御千户所,移驻猛淋。

  • 土喇河

    又作土拉河、土兀剌河。即今蒙古国境内图拉河。明洪武五年(1372)李文忠败元太师哈剌章于此。古水名。又作土赖河、土拉河、图拉河。即今蒙古国境内土拉河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李文忠进败元太师哈喇章、永

  • 堂狼山

    在今云南巧家县东部。《续汉书 · 郡国志》 注引 《南中志》: 朱提县 “西南二里有堂狼山,多毒草,盛夏之月,飞鸟过之,不能得去”。按,据 《水经·若水注》,堂狼山当在朱提西南二百里。

  • 三崇山

    在今云南云龙县西南旧州西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:三崇山“壁立万仞,高不可登。顶有三峰,一名三峰山。《滇志》:三崇山名三危山,澜沧经其麓。其地有黑水祠。或以为即古三危山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谓此说误。

  • 太华山

    ①即今陕西华阴市南十里华山。号为西岳。以西有少华,故曰太华。《禹贡》:“西倾、朱圉、鸟鼠至于太华。”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太华之山,削成而四方,其高五千仞,其广十里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华阴县:“太华

  • 雪枫县

    1945年淮北革命根据地由永城县改名,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市。为纪念1944年牺牲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而命名。1946年复名永城县。旧县名。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设。1945年由河南省永城县改名;县城

  • 宁武县

    ①明万历十八年(1590)置,为龙安府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平武县。十九年(1591)改为平武县。②清雍正三年(1725)置,属宁武府。治所即今山西宁武县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在山西省

  •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

    在今山西五台县东松岩口村。1938年6月,白求恩同志来到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所在地后,为了改进战伤救治工作,于9月15日利用松岩口的龙王庙旧址建立外科室, 内设手术室、医务室、消毒室、洗涤室、病房, 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