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咸阳桥

咸阳桥

在今陕西咸阳市南渭河上。本西汉所造便门桥。唐时又名咸阳桥。杜甫 《兵车行》: “车辚辚,马啸啸,行人弓箭各在腰,妻子爷娘走相送,尘埃不见咸阳桥。” 即此。


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渭河上。唐时因在咸阳西南、长安城西渭河上,且与长安城便门相对,故名。亦名西渭桥或便桥。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尘埃不见咸阳桥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樵山

    在今广东南海市西南西樵镇附近,最高峰为大科峰,海拔344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南海县:西樵山“高数百仞,势若游龙,盘踞四十余里。峰峦大者七十有二,互相连属,内顾若罗城,其极高峻者曰大科峰。……

  • 克里阳山

    一名居什肯其山。在今新疆皮山县南三百二十里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62:克里阳山“产白土”。可用以粉墙”。

  • 貣勃山

    又作贷勃山。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南境外兴安岭南段。《新唐书·室韦传》:“西保貣勃、次对二山。山多草木鸟兽,然苦飞蚊,则巢居以避。”

  • 茅津

    亦名陕津、大阳津。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二十里黄河北岸太阳渡村附近。春秋时,在茅戎境内,故名。《左传》: 文公三年 (前624),“秦伯伐晋,济河焚舟,取王官及郊,晋人不出,遂自茅津济,封殽尸而还”。又称

  • 赵屯浦

    在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赵屯浦 “旧当淀山湖北,直受湖水,泻于吴淞江,阔五十丈,通江五大浦之一也。宋、元以来,屡经浚治。……后水利不修,浦去淀湖益远,湖水自北曹港分支

  • 保岩山

    在今甘肃灵台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灵台县: 保岩山 “山势峭拔,回旋百折,巅有泾台,登之望见百里外。其下尝有云雾。又有温、冷二泉出焉”。

  • 下灌墟

    古名下观。即今湖南宁远县东南二十八里下灌乡。清咸丰二年(1852),太平军攻克江华、永明两城后,东进与主力军会师于此。咸丰五年(1855),天地会军焦三、许月桂、李石保、王大才等乘雾袭击清军赵永年部,

  • 盛山

    在今四川开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37开州开江县: 盛山 “在州西北三里。山上有宿云亭、隐月岫、流盃渠、琵琶台、绣衣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开县: 盛山在 “县北三里。突兀高耸,为县主山。隋以此名县”

  • 大台支线

    自今北京市西郊门头沟经大台至板桥。长30.4公里。为平绥(今京包)铁路支线。日伪于1939—1940年修筑。

  • 抚松县

    清宣统元年(1909)置,属长白府。治所在双甸子(今吉林抚松县)。民国《抚松县志》卷1:“以地当松花江上游,故设治后定名曰抚松县。”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34年属安东省,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