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北邙山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北。《逸周书·作雒解》: 周公作大邑成周,“南系于洛水,北因于郏山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 谷水注》: “京相璠曰:郏,山名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 3 河南县: “芒山一作邙山,在县北
一名岔河。 又名南河。 即今甘肃靖远、会宁二县境祖厉河。源出今会宁县南华家岭,北流至靖远县入黄河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元鼎五年(前112),“冬十月,行幸雍,祠五畤。遂逾陇,登空同,西
在今四川青川县东沙州镇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景谷县:“有木马山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2景谷县:木马山“在县西南二十五里。诸葛亮之出祁山也,作木牛流马以供运,于此造作, 因以名焉”。
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后废。
即今天津市西郊杨柳青镇。位于南运河畔,有水运交通之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静海县“小直沽”条载:“《志》云,出县北五十里为杨柳青。”清置杨青巡司、杨青水驿、杨青马驿于此。以年画著名于世。区片名。在天津市
在今广西融安县东南板桥乡境。清属永宁州,有把总驻守。
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,长江北岸老洲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桐城县:“又东有六百丈巡检司。”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二》:六百丈巡司“在桐城县东一百六十里老洲”。
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府》 “武德隘” 条: 奇村隘 “与越南交界,有兵防守”。
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无极县西二十五里新城。三国魏属中山郡。西晋废。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)复置,属中山郡。北齐废,寻复置,并移治今无极县,仍属中山郡。隋属博陵郡。唐属定州,万岁通天二年(69
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熙宁九年 (1076) 七月,“提辖修京城所,请引雾泽陂水至咸丰门,合京、索河,由京、索签入副堤河,下合惠民”。元祐元年 (1086),“诏: 斥祥符雾泽陂,募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