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眼桥
又名法轮场。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球溪河岸之法轮镇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卷3:四眼桥“在州西一百四十里。又名法轮场。连仁寿界。人烟稠密,后有巨涧, 出阳陵山,下流经龙水废县,委曲数十里,至球溪小三江口,与龙结镇涧水合流入资江,可通舟楫”。
又名法轮场。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球溪河岸之法轮镇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卷3:四眼桥“在州西一百四十里。又名法轮场。连仁寿界。人烟稠密,后有巨涧, 出阳陵山,下流经龙水废县,委曲数十里,至球溪小三江口,与龙结镇涧水合流入资江,可通舟楫”。
南朝梁改南白水郡置,为北益州(后改沙州)治。治所在白水县(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)。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青川县东北及广元市西北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南朝梁以白水郡设置,治白水县(今四川青川县东北
元初改巩昌府置,属陕西行省。治所在陇西县(今甘肃陇西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、漳县、通渭、武山,甘谷等县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为巩昌府。元初改巩昌府置,治陇西县(今属甘肃)。为巩昌都总帅府治。辖
①又名善泉池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9:九曲池“在台城东,东宫城内。周回四百余步。《金陵故事》:梁昭明太子所凿,中有亭榭洲岛,曲尽幽深之趣,太子泛舟池中”。②在今江西湖口县南三十
即叶密立。在今新疆额敏县东南额敏河南岸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太祖十八年(1223),速不台“略也迷里霍只部,获马万匹以献”。
亦名八稜碉。在今四川小金县北四十里八角乡。《清史稿·木塔尔传》:乾隆三十七年(1772)征金川,“将军温福令从军,即率士兵夺八角碉,降千余人,复官寨”。事后,设八角碉屯,有把总驻防。
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北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6竹山乡:沈家营“《光绪舆地记》:在城西二百六十里。驻把总”。
在今广东翁源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翁源县: 梅花隘 “在县东南百二十里,亦接河源县境”。
一作亭口镇。金置,属宜禄县。即今陕西长武县东南四十里亭口乡。古镇名。即今陕西省长武县东南亭口。金时属宜禄县。
即今江西九江县西北城子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: 城子镇 “在府西四十里大江北。有巡司,亦洪武初置”。清亦置巡司于此。(1)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北角、长江南岸,南临赤湖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
即今内蒙古临河市西南黄杨木头乡。清光绪 《五原厅志》 卷上: 西乡村中有黄羊木头。此地原有两棵树,蒙古语称 “哈业毛都”,汉语转音为黄羊木头。1901年 《辛丑条约》 签订后,此地沦为比利时的传教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