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
亦名犬丘。春秋时卫邑。战国时属魏。在今山东曹县北句阳店。《春秋》: 隐公八年 (前715),“宋公、卫侯遇于垂”。杜注: “济阴句阳县东北有垂亭。”一说在今鄄城县东南十五里。
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战国属魏。在今山东省曹县北句阳店。《春秋》隐公八年(前715年):“宋公、卫侯遇于垂。”即此。
亦名犬丘。春秋时卫邑。战国时属魏。在今山东曹县北句阳店。《春秋》: 隐公八年 (前715),“宋公、卫侯遇于垂”。杜注: “济阴句阳县东北有垂亭。”一说在今鄄城县东南十五里。
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战国属魏。在今山东省曹县北句阳店。《春秋》隐公八年(前715年):“宋公、卫侯遇于垂。”即此。
即今山东桓台县西北二十一里田庄镇。民国《新城县志》:城西北有田家庄。1984年设田庄镇。
①上游即今山西、河北境内的桑干河及永定河。自今北京市西南卢沟桥以下,故道在今永定河以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雁门郡阴馆县: “累头山,治水所出,东至泉州入海。”②即今山东平邑县东南浚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
在今江西上饶市西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1广信府上饶县: 槠溪在 “府城西十里。源出灵山,西流入上饶江。多槠木,故名”。
明嘉靖七年(1528)置,属思恩府。治所在今广西马山县西南兴隆村。1915年废。明嘉靖七年(152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西南乔利。明末移治今马山县西南兴隆西。后移治今马山县西南兴隆。寻废。
1929年析莎车县置,属喀什噶尔道。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治所在叶尔羌回城(今新疆莎车县)。1944年废。旧县名。1929年由莎车县南部析置。维吾尔语为“土地宽广”之义,突厥语为“
在今河南沈丘县西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凌传》:嘉平三年(251),司马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,“大军掩至百尺逼凌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沙水注》:谷水“又东南流注于颍,谓之交口,水次有大堰,即古百尺堰也”。
明置,在今贵州惠水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定番州: 洞口关在 “州东十三里”。
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上犹县:匹袍隘“在县北八十里村头里。《虞台图说》云,疋袍峒有猴岭。崔嵬横亘,接湖广桂东县罗木山。又有小径可通南韶诸路。正德中,輋贼谢志珊使其党越岭而东,分道
在今新疆叶城县西南叶尔羌河北岸麻扎达拉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9:八扎塔拉卡“查该卡祗可扼坎巨提由星峡、红孜纳普各达坂来路入叶城各道”。
集镇名。即今山东青州市北东水渠。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益寿县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