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灵县
即多云县。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68作“多灵县”。
即多云县。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68作“多灵县”。
亦作浪藏寺。在今四川得荣县。《清史稿·宣统本纪》: 宣统三年 (1911),赵尔丰奏: “浪庄寺喇嘛千余人许还俗。”
1940年析屏山县沐川场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沐川县。1942年升为沐川县。1940年置,治沐川(今四川沐川县沐溪镇)。1942年升县。
明置,为明长城关口之一。在今北京市怀柔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怀柔县: 河坊口关“在县东北,幵连口东第二关口也。口外为连云栈,又北为沙岭儿,隘窄不能容马,防守较易”。
1941年析寿张、郓城二县置,属鲁南行政公署。治所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大路口乡张博士集。1949年改为梁山县。(1)古旧县名。南朝梁大同初析信义县置,治昆山(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),属吴郡。隋开皇九年(
①在今河北昌黎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昌黎县:安山,“《志》云:山有避兵堡,饮马河经其下”。即此。②亦曰安民山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四十四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荀彧传》:东汉建安六年(201),曹操
即今广西钦州市东南海中乌雷山。《元和志》卷38乌雷县:“总章元年置在海岛中,因乌雷州为名。”
在今甘肃泾川县北。《魏书·尒朱天光传》:北魏建明元年(530),“(万俟)醜奴弃岐州,走还安定,置栅于平亭”。即此。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北。北魏建明二年(531年),万俟丑奴为尔朱天光所攻,自岐州北走安定
即喀喇乌苏。今西藏北部怒江上游。“那曲”,藏语意为黑河。藏语意为“诸水汇集之河”。又称热衣曲。雅砻江支流。在四川省西部,理塘县西北部与新龙县南部。源出理塘县城西北沙鲁里山中段的扎勒山北麓,东南流至正沟
在今陕西洋县城西三十里。今为洋县智果中学校舍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》: 智果寺 “在洋县西三十里。唐仪凤中建”。现存正殿为元至顺三年(1332) 僧人德珪所建,藏经楼为明万历十四年(1586) 所建。寺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积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