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中甸
即今云南中甸县。清于此置土千户。
即今云南中甸县。清于此置土千户。
①即五城郡。一名仵城郡。北魏置,治所在五城县(今山西吉县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即仵城郡。南朝梁置,属楚州。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汝南郡城阳县:“又梁置伍城郡,后齐废。”③亦作五城郡。
(迴) 谷 即蓝田谷。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。《旧唐书·吐蕃传》: 广德元年 (763),王延昌与李萼皆从郭子仪,“延昌与萼恐狭径被追,前后不相救,至倒回口,遂与子仪别行,逾绝涧,登七盘,趋于商州”。此所
在今海南儋州市西北中和镇东南东坡书院内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5昌化军: 载酒堂 “在城外。儋耳人黎氏之居,东坡访之,名其堂曰载酒堂”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二》: 载酒堂 “在儋州城 (今中和镇) 南。儋
唐开元十七年 (729) 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、甘洛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即今江苏睢宁县东高作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邳州睢宁县: 高作镇在 “县东十五里……居民商旅萃集之所”。(1)在江苏省睢宁县东部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作,人口9800。相传高作
1947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聊城县南部和阳谷县北部析置,治沙镇 (今山东聊城市西南沙镇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49年9月撤销,并入聊城县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7年由聊城县南部和阳谷县北部析置
北宋置,属仪陇县。在今四川仪陇县南。
(嶽) ①即君山。又名荆南山。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二十里铜官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常州: 南岳山,“ 《毗陵志》 云: 在亭乡,至宜兴县二十里。孙皓以国山之瑞行封禅礼,遂以其山为南岳,立石颂德。昔汉武帝
在今浙江黄岩市西。明万历《黄岩县志》卷1:乌岩市“在县西四十五里”。1931年置乌岩镇。1964年没入长潭水库中。
亦名葛仙山、葛家山。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73九陇县: 葛璝山 “在县北四十八里。《周地图记》 云: 上有葛永璝祠。永璝学道于此山”。《新唐书· 王勃传》: “客剑南。尝登葛璝山旷望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