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汉安帝时改厝县置,为清河国治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。西晋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大河故渎又东径甘陵县故城南。《地理志》之所谓厝也,王莽改曰厝治者也。汉安帝父孝德皇以太子被废为王薨于此,乃葬其地,尊
又名杨巷、白沙。即今上海市宝山区西杨行镇。清光绪《宝山县志》卷1:杨行镇“里人杨垕所创,故名”。在上海市宝山区陆境中部。面积37.9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行,人口 5400。南宋成村,相传
西汉置,为勃海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18清池县: “本汉浮阳县……在浮水之阳。” 因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 为浮阳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名清池县。古县
唐方镇名。乾元元年 (758) 置,建中二年 (781) 建号镇海军。初治昇州 (今江苏南京市),寻徙治苏州 (今江苏苏州市),后移治宣州(今安徽宣州市); 贞元后定治润州 (今江苏镇江市)。景福二年
在今陕西彬县东八十里上陵村东,居泾河北岸山谷间。冢高约50米,长约1500米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载:公刘是后稷的曾孙,周文王的十代祖先。“公刘虽在戎狄之间,复修后稷之业,务耕种,行地宜, 自漆、沮度渭,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,北跨江西铅山,西抵福建邵武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8建宁府:三髻山“在崇安县西。三峰鼎峙,状如螺髻,巍然为万山之宗”。
春秋秦邑,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二十里渭水北岸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文公获若石云,于陈仓北阪城祠之。”后于此置陈仓县。古邑名。春秋秦邑。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渭水北岸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文公获若石云,与陈仓北
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海州:于公浦在“州北十里。产盐。以汉于公为名。自此而北,有白沟等十余浦,皆通潮汐,居民以煎盐为业”。
①辽开泰二年(1013)置,属上京临潢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。县衙在上京南城东门之东南。金废。②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置,属奉天府。治所在今辽宁沈阳市。三十四年(1908)移治抚顺城,
指长江流经古浔阳县境一段。在今江西九江市北。《宋书·州郡志》 寻阳太守: “寻阳本县名,因水名县,水南注江。” 而江遂得浔阳之名。唐白居易 《琵琶行》 诗: “浔阳江头夜送客”,指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