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阳关
又名太阳关、茅津、陕津、太阳津。北周大象元年(579)置,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四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陕州陕县:“有大阳故关。即茅津,一曰陕津。贞观十一年造浮梁。”
又名太阳关、茅津、陕津、太阳津。北周大象元年(579)置,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四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陕州陕县:“有大阳故关。即茅津,一曰陕津。贞观十一年造浮梁。”
即今河北蔚县东北七十里北水泉镇。清乾隆《宣化府志》卷10蔚县:北路有北井(水)泉。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2蔚州图:东北有北水泉集。
北宋天禧二年(1018)分江南路东部置,治所在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市、大茅山、长荡湖一线以西,长江以南,安徽江南部分,江西信江流域以北和九江市、瑞昌、德安等县一带。元废。北宋天禧
即华清宫。唐贞观十八年(644)营建,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骊山北麓。咸亨二年(671)改名温泉宫。即“温汤宫”。
明置,属三万卫。即今辽宁昌图县东北青阳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三万卫: 清阳堡在 “卫北二十里”。
在今云南宜良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宜良县:水井山在“县西十里。本名观音山。顶有泉,因改今名”。
在今山西乡宁县西黄河中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吉州乡宁县:“西北有龙尾碛巡检司。”即此。
一名瑶冈岭。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。《寰宇通志》 卷60郴州: 浦溪山 “在兴宁县 (今兴宁镇)东南六十里。顶有天鹅池、龙须带、刘江仙祠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: 浦溪山“高万丈,周二百里。顶有雁池,俗名
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晋兴县置,属简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市郁江南岸亭子街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西卷: 宣化县 “人性轻悍,宣扬敦化,以平其陋也”。大业三年 (607) 属郁林郡。唐武德四
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二十五里荒地满族镇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9京奉铁路车站道里表: “荒地,绥中县城西二十五里。”
唐置,属羁縻长宁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