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龙岭
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海县;大龙岭在“县西南百里。回旋曲折凡二十五盘,接天台县界”。
在吉林省珲春市、汪清县及黑龙江省东宁县交界处。绵延约75千米。山体由花岗岩、变质岩、火山岩等构成。以低山为主,有大龙峰(1141米)、杜荒子北山(1137米)、贩西山(1024 米)等主要山峰。为珲春河和绥芬河的分水岭。有原始针阔混交林分布。矿藏有金、铜等。
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海县;大龙岭在“县西南百里。回旋曲折凡二十五盘,接天台县界”。
在吉林省珲春市、汪清县及黑龙江省东宁县交界处。绵延约75千米。山体由花岗岩、变质岩、火山岩等构成。以低山为主,有大龙峰(1141米)、杜荒子北山(1137米)、贩西山(1024 米)等主要山峰。为珲春河和绥芬河的分水岭。有原始针阔混交林分布。矿藏有金、铜等。
即缑氏山。在今河南偃师市南缑氏镇东南。唐岑参早年居少室时曾移居于此,作有 《缑山西峰草堂作》 诗。古称缑氏山、覆釜堆、抚父堆。在河南省偃师市南。东西长1千米。山体为红砂岩。海拔308米。山上有武则天手
在今贵州石阡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:“平贯沙洲在石阡司治北。上有平贯砦,砦前有温泉潭。”
1919年改布尔津河设治局置,属新疆阿山道。治所即今新疆布尔津县。以濒于布尔津河而名。1930年属阿山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、阿勒泰山西南麓。属阿勒泰地区。面积 10728 平方
即今云南龙陵县南三十二里象达街,为象达乡驻地。清有把总驻防。傣语 “象达” 意为要塞。
在今河北内丘县西。《晋书地道记》: 中丘县有烧梁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5内丘县: 烧梁关 “在县西。旧为控扼之处”。
十六国后凉吕光筑,在今甘肃临夏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三年 (426),“呼卢古、韦代进攻枹罕,秦王炽磐迁保定连”。六年 (429),“河西王蒙逊伐秦,秦王暮末留相国元基守枹罕,迁保定连……蒙
①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隅金山。唐时又名金山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》 “金山” 条引周必大《杂志》: “此山大江环绕,每风四起,势欲飞动,故南朝谓之浮玉。”②即天目山。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
在今安徽东至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2池州: 桃源 “在建德县。山溪源远,人迹罕到。当五代之际,衣冠士族,避难于此,皆获免焉,故号桃源”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鲁甸县东南部、鲁甸坝子东南缘。桃源回族乡人民政
①五代方镇名。后梁置,治所在邓州 (今河南邓州市)。后唐改名威胜军。②北宋景德三年 (1006) 改高苑县置,属京东西路。治所即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。熙宁三年(1070) 改高苑县。五代方镇名。梁置
在今河南郾城县东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黄初六年(225)三月,“行幸召陵,通讨虏渠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