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河北易县西南塘湖镇。明弘治 《易州志》 卷5: 唐胡集 “在城南四十五里。
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官渡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竹山县 “吉阳关” 条下: “县南百二十里有官渡堡。……为成化以后增置,为控驭之所。” 清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振太乡驻地。原名草皮街。傣语名太和街。“太” 为棉花,“和” 为箐,意即箐边种过棉花。1916年设草辟县佐。1919年改名泰和县佐。
北宋熙宁六年(1073)废玉沙县为镇,属监利县。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北。元祐元年(1086)复改置县。
即今辽宁黑山县大虎山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新民府镇安县:京奉铁路在县境有四站,打虎山为一站。
一作蓝口,又称祁山。在今河南安阳市西。《三国志· 魏书·袁绍传》: 东汉建安九年 (204),曹操大败袁尚,“尚还走滥口”。即“祁山(1)”。
三国魏改汉发县置,属涪陵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镇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钟离牧传》:永安六年(263), 以牧领武陵太守,“魏遣汉葭县长郭纯试守武陵太守,率涪陵民入蜀迁陵界”。西晋后废。古
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,与安徽休宁接界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》: 高湖山 “在婺源县北一百里,界接休宁,与浙源山相连。前有湖宽六七亩,四时不涸。从山后上,即摩天岭。有水北入浙溪”。在江西省婺源县东北与安徽省
①在今福建宁化县西北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47汀州府: 蛟湖 “在宁化县北六十里,深不可测。昔有僧见白龙卧于湖面。乡人遇旱,则投败铁于湖内,辄作暴雨怒涛,涌出其铁而后已。宋嘉泰间祷雨有应,遂建龙王庙于
即今四川西昌市南六十里黄水乡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89西昌县: “黄水铺在县南七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