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鲁阁峡
在今台湾省花莲县北,立雾溪谷中。西起上游,东至太鲁阁。“太鲁阁”为高山族语“美丽”之意。立雾溪东流于南北岸高峰间,石灰岩夹峙,东西长约19公里。南侧断崖高达1000米,蔚为壮观。
在台湾省花莲县北境立雾溪谷内。东段主要风景区有碧绿、新白杨、洛韶、文山温泉、天祥、九曲洞、大断崖、燕子口、长春祠、太鲁阁等。自天祥以下至太鲁阁19千米,由结晶石灰岩所成的峡谷,最为壮观。其中大断崖山南侧的断崖高达千米,尤为山峡地形所罕见。1960年中横公路开通后,太鲁阁峡一带已成为台湾东部山地最著名风景区。
在今台湾省花莲县北,立雾溪谷中。西起上游,东至太鲁阁。“太鲁阁”为高山族语“美丽”之意。立雾溪东流于南北岸高峰间,石灰岩夹峙,东西长约19公里。南侧断崖高达1000米,蔚为壮观。
在台湾省花莲县北境立雾溪谷内。东段主要风景区有碧绿、新白杨、洛韶、文山温泉、天祥、九曲洞、大断崖、燕子口、长春祠、太鲁阁等。自天祥以下至太鲁阁19千米,由结晶石灰岩所成的峡谷,最为壮观。其中大断崖山南侧的断崖高达千米,尤为山峡地形所罕见。1960年中横公路开通后,太鲁阁峡一带已成为台湾东部山地最著名风景区。
金贞祐四年(1216)改平城县置, 属辽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八十里仪城村。元至元三年(1266)废。古县名。金贞祐四年(1216年)升平城镇置,治今山西省和顺县西北仪城。属辽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
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东海岛东部东简镇南极角村。清时设千总驻此。在今广东省湛江市东南东海岛东南角。清时设有千总防守。
即东引山。今福建连江县东北东引岛。
即今浙江宁海县东五十四里长街镇。宋置长亭盐场于此。在浙江省宁海县东部、三门湾北岸。面积134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长街,人口 4100。原名长亭,以村中七间长列之留云亭得名。宋设长亭
在今江苏吴江市北九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吴江县:瓜泾港“嘉靖三十二年,倭寇屯石湖,县令杨芷引兵逆战于瓜泾港,颇有斩获。《志》云,瓜泾港分太湖支流,东北出夹浦而会于吴淞江”。在今江苏省吴江市北。分
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升邛部州置,属建昌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附近古城。后仍为邛部州。
唐天授二年(691)改神武军置,属朔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里马邑村。大足元年(701)改为大同军。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改神武军置,治今山西省朔州市东北马邑。大足元年(701年)改为大同军。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北二十里,河北镇东南大石河东岸。明于此置巡司。
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安东卫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九年(前523),“齐高发帅师伐莒,莒子奔纪鄣”。杜注:“纪鄣,莒邑也。东海赣榆县东北有纪城。”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6:“安东卫故城,在县(按指今日照市)南
即今湖北新洲县南举水入江处大埠镇。《梁书·杜幼安传》:大宝元年(550)助徐文盛讨侯景,败侯景将任约于贝矶,“乃进军大举口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