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河站
亦作宁河驿。元至元九年(1272)置,在今甘肃和政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河源附录:“(河)州之东六十里,有宁河驿。驿西南六十里,有山曰杀马关。”
亦作宁河驿。元至元九年(1272)置,在今甘肃和政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河源附录:“(河)州之东六十里,有宁河驿。驿西南六十里,有山曰杀马关。”
即今云南腾冲县北七十 一里固东镇。清有千总外委驻守。
在今江西石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石城县:大夫嶂“在县西北十五里。中凡三十六岩。宋崇宁中,进士陈邦光居此,因名”。
在今浙江海盐县西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: 南宋淳熙九年 (1182),“命守臣赵善悉发一万工,修治海盐县常丰闸及八十 一堰坝,务令高牢,以固护水势,遇旱可以潴积”。明末清初淤废。
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:迎仙溪“源出北荻芦溪,东合蒜溪诸水,至江口入海”。
即今四川隆昌县东南三十里李市乡。明属泸州,置巡司于此。(1)在湖北省沙洋县东南部。面积102平方千米。人口4.1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家市,人口 6680。因五代高氏筑有李家市城而得名。建国初为第七区,
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南百节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重庆府巴县“白市铺马驿”条内:“百节马驿在府东南六十里。”
①西晋永兴元年(304)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阳羡县(今江苏宜兴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宜兴、溧阳二市地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②北魏置,治所在高冢城(今江苏泗洪县西北)。北齐废。(1)西晋永兴元年(304
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宁羌州: 鱼鳌山 “宋绍定四年,蒙古拖雷入汉中,分两军。东军屯于兴元、洋州之间,以趋饶风关; 西军由别路入沔州,取大安军路,开鱼鳌山,撤屋为筏,渡嘉陵江,入关堡
古代部落名,为西羌一支。分布于今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地区。《隋书·西域传》:“附国者,蜀郡西北二千余里,即汉之西南夷也。……其国南北八百里,东南(西)千五百里。”隋大业四年(609)遣使朝贡。《新唐书·
在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南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岫岩州: 东南有哨子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