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仁场
①五代唐清泰二年(935)改安仁镇置,属衡州。在今湖南安仁县西南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)升为安仁县。
②北宋开宝八年(975)置,治所即今江西余江县东北锦江镇。端拱元年(988)升为安仁县。
(1)本唐潭州衡山县之安仁镇。五代唐清泰二年(935年)楚改为安仁场,取自《论语》中“仁者安仁”。治宜阳乡(今湖南安仁县西南古城市)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升为安仁县。(2)北宋开宝八年(975年)置,治今江西省余江县东北锦江镇。端拱元年(988年)升为安仁县。
①五代唐清泰二年(935)改安仁镇置,属衡州。在今湖南安仁县西南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)升为安仁县。
②北宋开宝八年(975)置,治所即今江西余江县东北锦江镇。端拱元年(988)升为安仁县。
(1)本唐潭州衡山县之安仁镇。五代唐清泰二年(935年)楚改为安仁场,取自《论语》中“仁者安仁”。治宜阳乡(今湖南安仁县西南古城市)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升为安仁县。(2)北宋开宝八年(975年)置,治今江西省余江县东北锦江镇。端拱元年(988年)升为安仁县。
在今河南宜阳县西。《水经·甘水》:“甘水出宏农宜阳县鹿蹄山。”郦道元注:“水之所导发于山曲之中,故世人目其为甘掌焉。”
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南四十五里。明郭子章《黔记》卷9:巴邦山在邛水司西二十里。“山势壁立,乡人避寇就此。土人呼石为巴”。
唐名木槠堰,北宋天禧间改名莫枝堰。即今浙江鄞县东南莫枝镇。清光绪 《鄞县志》 卷2《市镇》: 莫枝堰 “距城三十里”。
即迦摩缕波国。在今印度阿萨姆邦西部高哈蒂一带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: 安南通天竺道 “又自骠国西度黑山,至东天竺迦摩波国千六百里”。
①亦作葭明县。战国末秦于葭萌城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 “卓氏见虏略,独夫妻推辇,行诣迁处。诸迁虏少有余财,争与吏,求近处,处葭萌。” 即此。西汉属广汉郡。东汉建
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所载边州入四夷道里中的夏州北道,“又经库也干泊、弥鹅泊、榆禄浑泊,百余里至地颓泽”。
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南五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庐江县有蓝家山。
即今山东德州市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4:小胡城,“唐初窦建德将王小胡亡命至贝州作乱,此城当其所筑”。唐元和十年(815)曾置长河县治此。
又作孙札保站、五家子站。清置,即今吉林松原市东南五家站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“金州鄂佛罗站” 条下: “图赖昭站又西北五十里至逊扎布站,即五家子站。”
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约在今甘肃东部庆阳地区。东汉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