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远镇

安远镇

①北宋熙宁二年(1069)废安远砦为镇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甘谷县西北安远乡。

②在今广东南雄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4始兴县:“安远镇,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。”


(1)古镇名。(1)唐置,在今江西省大余县西南大庾岭古道十里径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韶州始兴县“东北有安远镇兵”,即此。唐末后废。(2)唐开元中置,在今广东省南雄市西北。(2)今镇名。(1)在甘肃省甘谷县东北部。面积125.8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安远,人口 4120。北宋初置安远寨,天禧二年(1018年)改安远镇,取“安定远方”之意。城址尚存。1949年前为通渭县安远镇,1950年划归甘谷县。1956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2001年复置镇。产苹果、花椒。养殖和运输业发展较快。为县北部重要贸易集镇。甘通公路经此。(2)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中北部。面积206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,藏族占32%。镇人民政府驻安远街,人口 1180。镇以驻地名。十六国为莫口县地。明设安远驿,清为安远堡,取“远乡之人居住安宁”之意得名。1950年设安远乡,1957年置安远镇。1986年将乌鞘岭、白塔二乡并入。镇区四面环山,海拔 2700 米,为典型的高寒山城,1951—1984年曾为县府所在地。有皮毛制品、印刷、电力、农机等厂。兰新铁路盘山绕镇而过并设天祝站,312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陂塘

    在今安徽郎溪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4广德军: 青陂塘 “在建平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建平县: “青陂塘在县东。周三十里。”

  • 双女屿

    即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海中双帆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6万安军:双女石“在城南陵水县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陵水县:双女屿“在县东百里大海中,去岸半日。周围数十里。两石对峙如人。上有淡水,海舶多

  • 图们江

    ①又作统门水、徒门河、土门河、豆满江。即今吉林东南中朝界河图们江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 图们江 “在宁古塔城南六百余里。源出长白山,东北流绕朝鲜北界,又东南折会诸水入于海”。图们江除下游入海处一小段

  • 金粟岩

   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临武县: 金粟岩 “石壁峭拔。下有溪,流合于武水”。

  • 普济长官司

    明永乐二年 (1404) 改普济州置,属建昌卫。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。清康熙四十九年 (1710) 改为普济州长官司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改普济州置,治今四川省米易县西北,属四川行都司

  • 峤南

    指岭南地区。今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。《后汉书· 马援传》: 建武十九年(43),援率大军攻征侧余部,“自无功至居风,斩获五千余人,峤南悉平”。此指今越南北部。南宋范成大 《桂海虞衡志·杂志

  • 妙高岭

    在今江西赣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赣县:妙高岭“在府北八十里。旧名矶岭,高出群山”。

  • 黄花路城

    即勃海所。在今北京市怀柔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四》: 黄花路城 “在昌平州东北一百里。旧名勃海所。明弘治中置千户所于此。万历初移置于慕田峪,四年复还旧治。本朝顺治初改设黄花路参将驻守,后改都司,今

  • 望诸

    泽薮名,即孟诸。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、虞城县西北。春秋属宋。战国属齐。《史记· 乐毅列传》: “赵封乐毅于观津,号曰望诸君。” 《索隐》:“望诸,泽名,在齐。盖赵有之,故号焉。” 唐时泽面周五十里。金、

  • 绥芬府

    清宣统元年 (1909) 升绥芬厅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在宁古塔城 (今黑龙江省宁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宁安、牡丹江、海林三市及穆棱、东宁二县地。二年 (1910) 改名宁安府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