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阳水
即唐五代时桑干河南支,径今河北固安、永清二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),北伐契丹,世宗遣将刘重进据固安,“上自至安阳水,命作桥”,谋取幽州,会有疾而还。
古水名。即唐、五代时桑干河南支,经今河北省固安、永清二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年),北伐契丹,世宗“自至安阳水,命作桥”,谋取幽州,会有疾而还,即此。
即唐五代时桑干河南支,径今河北固安、永清二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),北伐契丹,世宗遣将刘重进据固安,“上自至安阳水,命作桥”,谋取幽州,会有疾而还。
古水名。即唐、五代时桑干河南支,经今河北省固安、永清二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年),北伐契丹,世宗“自至安阳水,命作桥”,谋取幽州,会有疾而还,即此。
在今湖北浠水县西七十里巴河镇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巴水“又南径巴水戍”。即此。
即今湖南新宁县西北四十二里麻林瑶族乡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新宁县图: 县西北有麻林峒。
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年(1387) 置,属金山卫。治所即今上海市南汇县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 设南汇县治此。康熙十七年(1678) 裁。
亦名陈陶斜、咸阳斜。在今陕西咸阳市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至德元载(756),房琯将兵复西京,至便桥,“遇贼将安守忠于咸阳之陈涛斜”。胡三省注曰:“其路斜出,故曰陈涛斜。”又作陈陶斜、咸阳斜。“其路斜出,
在今四川松潘县北,为岷山山岭之一。《明史· 李祯传》: 万历中, 四川被寇, 祯言:“……守阿玉岭,则不能越咂际而窥堡。”
一作翰栋店。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北寒冻镇。民国 《重修正阳县志》 卷1: “寒冻店,城东北六十里。有集。”
①南朝梁改下邳县置,为下邳郡及武州治。治所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。东魏复改下邳县。②隋开皇二年(582)置,为疆泽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卓尼县西。三年郡废,县属洮州。大业三年(607)属临洮郡。唐
清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置,为顺宁府治。治所即今云南凤庆县。民国初属云南腾越道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4年改凤庆县。古旧县名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置,治今云南省凤庆县。为顺宁府治。
即今陕西佛坪县治。清于此设巡司。1925年佛坪县迁治于此。
即今安徽繁昌县之漳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繁昌县:小淮水“在县东六十里。自宁国府南陵县流经县境,入芜湖县界,会于石硊渡,为鲁港之上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