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水
今青海省湟水中游之别名,因流经宗哥城(今青海平安县) 而得名。《宋史·王厚传》: 崇宁三年 (1164),“厚帅大军次于湟,命 (高) 永年将左军循宗水而北,别将张诫将右军出宗谷而南,自将中军趋绥远,期会宗哥川。羌置陈临宗水,倚北山”。
古水名。又称宗噶尔川、牛心川、宗哥川。即湟水支流南川河,在今青海省西宁市附近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,王厚在湟州与羌人战,败羌人于宗水,即此。
今青海省湟水中游之别名,因流经宗哥城(今青海平安县) 而得名。《宋史·王厚传》: 崇宁三年 (1164),“厚帅大军次于湟,命 (高) 永年将左军循宗水而北,别将张诫将右军出宗谷而南,自将中军趋绥远,期会宗哥川。羌置陈临宗水,倚北山”。
古水名。又称宗噶尔川、牛心川、宗哥川。即湟水支流南川河,在今青海省西宁市附近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,王厚在湟州与羌人战,败羌人于宗水,即此。
宋置,属阳江县。在今广东阳江市或阳东、阳西二县境。后废。
又称神断水、豪水。即今安徽寿县南陡涧河。《水经· 肥水注》: “肥水又北,右合阎涧水。……洛水出焉。阎浆水注之。”
一作铁刀城,即石堡城的别称。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哈喇库图城附近的石城山。《唐会要》卷78: “吐蕃铁仞城,亦名石堡城。开元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,信安王祎拔之置。四月改为振武军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 卷213胡
又作竹瓦寺。亦名卓瓦公巴。即今西藏察隅县北竹瓦根。清末刘赞廷《波密日记》:由波罗“七十五里至甲惹同宿,七十里至竹洼寺宿”。即此。“竹洼寺”,藏语意为众生寺。
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。《春秋》:宣公十二年(前597),“夏六月乙卯,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,晋师败绩”。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。晋荀林父帅师与楚子战于邲,晋师败绩,即此。
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都昌县置,为东海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。北齐废。
在今湖南郴州市南十五里。一名除泉。《水经·耒水注》: 除泉水 “出 (郴) 县南湘陂村,村有圆水,广圆可二百步,一边暖,一边冷。冷处极清绿,浅则见石,深则见底。暖处水白且浊,玄素既殊,凉暖亦异,厥名除
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南腰古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新兴县: 腰古驿 “在县北五十里。旧无城,宏治八年以瑶劫掠,乃筑城戍守”。清有外委千总驻防。
①西周封国。初封在今山西河津市东 (一说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)。周宣王徙封,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南大韩寨。《诗·大雅·韩奕》: “王锡韩侯,其追其貊,奄受北国,因以其伯。” 王符 《潜夫论》 卷9:“昔周宣
①又作邹。周代姬姓。周武王封颛顼之后于此。都邾 (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南陬村)。春秋文公十一年 (前616) 迁都绎 (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六里纪王城)。《春秋》: 隐公元年 (前722),“公及邾仪父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