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定兴县

定兴县

金大定六年 (1166) 置,属涿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定兴县。元属易州。明属保定府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中部。属保定市。面积714平方千米。人口56万。辖4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定兴镇。取“大定兴盛”之意为名。秦置范阳县,治今县西南固城,属广阳郡。北齐徙治伏图城,属幽州范阳郡。隋改名逎县,大业十三年(617年)省入易县。金大定六年(1166年)始置定兴县,治今址,属涿州。元属保定路易州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属保定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直隶省范阳道,后属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—1949年建置、归属变化频繁,曾设徐定、徐涞定、容定等县。1949年复设,属保定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58年撤销,并入徐水县、易县,1961年复置。1994年划归保定市。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,地势西北高东南低。南拒马河、中易水、北易水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电机制造、农机修造、水泥、化肥等工业。京广铁路、京珠高速公路、107国道纵穿中部。古迹有慈云阁、义慈惠石柱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墩屿

    又名中屯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,澎湖本岛与白沙岛之间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中墩屿“形如墩堡之状,周围里余。居民十数家”。

  • 和阗

    即今新疆和田市。清乾隆二十四年 (1759)置办事大臣于此。清樁园氏 《西域闻见录》 卷2: 和阗 “亦回疆之一大城也,南行二十日即后藏,北距叶尔羌七百里。……土田平旷,沃野千里,户口繁多,皆出玉子,

  • 都恩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归思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。北宋庆历时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思里堡北。属桂州所领羁縻思顺州。北宋庆历三年(1043年)废。

  • 安汉湖

    在今湖北汉川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川县:安汉湖在“县东北二十里。一名冈下湖”。

  • 四十八溪

    ①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普觉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:四十八旗(溪)屯军“在司东南(按,应为西南)。为湖广军民杂处之地,嘉靖中议筑堡于此,恃为险囤。不果”。《清一统志·松桃厅》 作

  • 铜人原

   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新筑镇一带。《关中记》: “秦为金人十二,董卓坏以为钱,余二枚,魏明帝欲徙诣洛阳,到霸城重不可致,今在霸城大道南。”金人即铜人,故名铜人原。

  • 高罗土司

    清初改高罗安抚司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镇。雍正十三年 (1735)废。

  • 礼州

    元至元十五年(1278)置,属建昌路。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北境及冕宁县南境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属建昌府。二十七年(1394)废。元至元九年(1272年)平大理

  • 晏然县

    十六国前凉置,为武兴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七十里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十六国前凉置,治今甘肃省武威市西北。为武兴郡治。西魏废。

  • 铁根隘

    在今广西岑溪县东北一百十五里云龙村东。《清一统志·梧州府》 “黄陵隘” 条: 东有铁根隘 “路通广东西宁,有兵汛守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北。清时设兵戍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