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定州

定州

①北魏天兴三年 (400) 改安州置,治所在卢奴县 (北齐改名安喜县,今河北定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满城县以南,安国市、饶阳县以西,井陉县及藁城、辛集二市以北地区。其后渐小。隋大业三年(607) 改为博陵郡,九年 (613) 又改为高阳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定州,天宝初改为博陵郡,乾元初复为定州。北宋政和三年 (1113) 升为中山府。金天会中复为定州,寻又为中山府。明洪武初改为定州,属真定府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 升为直隶州,属直隶省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市及曲阳、深泽二县地。1913年改为定县。

②南朝梁置,治所在郁林郡布山县 (今广西桂平县西南古城)。后改为南定州。

③南朝梁置,治所在蒙龙城 (今湖北麻城市东北)。东魏改为南定州。北周改为亭州。

④唐置羁縻州,属泸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高县西南。北宋属泸州。后废。

⑤唐渤海国置,为定理府治。治所在定理县 (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苏城)。辖境约当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苏昌河流域一带。辽废。

⑥高丽置,治所在定东县 (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以东)。辽属东京道。统和十三年 (995) 升军,迁辽西民实之。金废。

⑦西夏赵元昊置,治所在定远镇 (今宁夏平罗县南姚伏镇)。元初废。


(1)北魏天兴三年(400年)改安州置,治卢奴县(北齐改名安喜县,即今河北定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满城县以南,安国、饶阳等县以西,井陉、藁城、辛集等县市以北地区。其后辖境渐缩。北宋末升为中山府,明初又降为定州。清雍正初升为直隶州,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定州、曲阳、深泽等市县地。1913年省,改本州为县。手工业发达。唐宋时织造绸绫、刻丝,和宋时烧造的定窑瓷都十分著名。(2)南朝梁置,治信安县(今湖北麻城市东北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麻城市至河南省新蔡县之间区域。北周改名亭州。(3)唐开元年间置,治支江县(今四川高县西南)。属剑南道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高县、宜宾县南部,云南省永富、绥江等县。明初废。(4)渤海国置,治定理县(今俄罗斯滨海边区苏城一带)。辽废。(5)辽置,治定东县(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东)。属东京道。后废。(6)西夏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姚伏镇境。辖境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北地区。明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泰尾墟

    亦作派尾墟。即今广东博罗县东北泰美镇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博罗县东北有派尾墟。

  • 洪水堡

    明置,属甘州前卫。故址即今甘肃民乐县治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甘肃镇 “柳树堡” 条下: “镇东南有古城、洪水、东乐三堡,向俱属甘州前卫官军戍守。” 《清一统志·甘州府》: 洪水堡,“城周三里有奇。当大

  • 定南厅

    清乾隆三十八年 (1773) 以定南县改置,属赣州府。治所即今江西定南县西南老城镇。1912年仍改为定南县。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升定南县为厅,治今江西省定南县西南高砂。属赣州府。1912年废厅

  • 三道堰镇

    即今四川郫县北十五里柏条河南岸三道堰镇。民国《郫县志》卷1:三道堰“在城北十五里,属芶村。此处有水路,上通崇宁万寿桥,下达成都省北门”。在四川省郫县北部。面积36.1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

  • 曲吾

    一作曲逆。战国燕邑,后属魏。在今河北顺平县东南子城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今鲁句注禁常山而守,三百里通于燕之唐、曲吾。”即此。即“曲逆”。

  • 道家山

    在今广东东莞市城区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东莞县: 道家山 “在县治西,城址环其西南麓”。

  • 磁湖铁务

    北宋置,属大冶县。在今湖北黄石市西铁山区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6大冶县: “磁湖一铁务。”

  • 仙踪山

    一名金庭山。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8和州:仙宗山“近尉子桥,见《系年录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含山县:仙踪山“在县北五十里仙踪镇,即黄山也,与合肥巢县接界”。

  • 祝阿

    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丰齐集北古城。《礼记·乐记》: 武王 “封帝尧之后于祝”,即此。春秋时为齐地,《春秋》 称为 “祝柯”,《公羊传》 作 “祝阿”,《左传》 作 “督扬”。西汉置祝阿县。古邑名。又作祝

  • 大龙山

    ①大别山支脉。在今安徽安庆市北,跨怀宁、桐城、安庆三县市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4安庆府:大龙山“在府城东北二十里。上有龙池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怀宁县:大龙山“稍东相接者曰小龙山,两山盘亘,下瞰大江,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