尧城县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长乐县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55:“因尧所居此城为名。”大业初属魏郡。唐属相州,天祐中改为永定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长乐县置,治今河南省安阳市东。属魏郡。唐天祐中改为永定县。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长乐县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55:“因尧所居此城为名。”大业初属魏郡。唐属相州,天祐中改为永定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长乐县置,治今河南省安阳市东。属魏郡。唐天祐中改为永定县。
①春秋鲁地,后入齐。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约六十里汶水东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七年(前556),齐攻鲁,使“高厚围臧纥于防,(鲁)师自阳关逆臧孙,至于旅松”。又定公七年(前503),“齐人归郓、阳关,阳虎居之
①又称南市。隋东都三市之一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西南部。《大业杂记》载:“大同市周四里,在河南县西十里。”徐松《唐两京城坊考》说:此市“周四里。市开四门,邸一百四十一区,资货六十六行”。唐迁于固本坊
一作太谷。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太谷通其前。”东汉灵帝中平元年(184)置关于此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思王植传》 注引《魏氏春秋》载曹植诗:“大谷何寥廓,山树郁苍苍。”晋潘岳《闲居赋》:
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逊克县南沾河上游。后废。
即今河故城县西北十八里西原隰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故城县:西有西原隰。
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6长宁军:介湖“在郡治西城下。植荷其中。建楼临湖曰郁蓝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长宁县:介湖“在县西城下。今废为田”。
即氶水。今山东枣庄市南峄城大沙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23沂州氶县: “承治水出县西北六十里方山之东,王莽改氶县为承治,故水有此名。”
即南梁水,亦即今山东滕州市东北之荆河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“南梁水自枝渠西南径鲁国蕃县故城东,俗以南邻于漷,亦谓之西漷水。”
即元秃鲁兀、端州站。在今朝鲜咸镜南道端川西十三里旧城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有“秃鲁”站。后废。
隋开皇时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6引《元和志》云:“以县东吴川水为名。”大业初属高凉郡。唐属罗州。宋属化州。元属化州路。明洪武九年(1376)改属高州府,十四年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