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崞县

崞县

①西汉置,属雁门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十五里麻庄。因崞山而得名。东汉末废。西晋初复置,永嘉后入魏,改名崞山县。

②隋大业二年 (606) 改平寇县置,属代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北三十五里崞阳镇。三年 (607)属雁门郡。唐属代州。元太祖十四年 (1219) 升为崞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降为崞县,属太原府。八年(1375) 改属代州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58年改为原平县,驻原崞县城,1959年迁治原平镇 (今原平市)。1993年改为原平市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浑源县西,属雁门郡。因境有崞山,故名。东汉末省。晋初复置,仍属雁门郡。《魏书·序纪》:西晋永嘉四年(310年),刘琨“徙马邑、阴馆、楼烦、繁畤、崞五县之民于陉南”,尽献其地于拓跋猗卢,即此。北魏改为崞山县。(2)古旧县名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改平寇县置,治今山西省原平市北崞阳镇。属雁门郡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大业十一年(615年),炀帝巡北塞,突厥来袭,逐驰入雁门。“齐王暕以后军保于崞县”,即此。唐至金属代州。蒙古成吉思汗十四年(1219年)升为崞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又降为崞县。明、清属代州。1958年部分划归宁武县,部分与代县合并设置原平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村寨

    即今山西盂县东牛村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:牛村寨“在盂县东二十里。有市聚。通直隶正定府井陉、平山二县界”。

  • 午田营

    即今湖南道县西南午田乡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午田营“在道州西南。设把总戍守”。

  • 冕宁县

    清雍正六年 (1728) 改宁番卫置,属宁远府。治所即今四川冕宁县。取冕山与宁番卫各 一字为名。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39年属西康省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在四川省西南部。属凉山

  • 苑陵县

    ①秦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三十里。西汉属河南郡。西晋属荥阳郡。后废。东晋义熙末复置。北魏泰常八年 (423) 徙治于今新郑市东北三十五里,仍属荥阳郡。东魏天平初属广武郡。隋开皇初属郑州。

  • 桐过县

    西汉置,属定襄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黄河东岸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 河水注》: 河水 “又南过赤城东,又南过定襄桐过县西”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即今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西上城湾古城。属定襄郡。东汉末废

  • 会浈水

    即今广东仁化县境之锦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0韶州:会贞水“在仁化县南一百步。源出本县仁化乡,南流二百五十里合贞水,水包洁清,味甘美,多白石。旧传饮之令人寿志意精洁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仁化县:会浈水“

  • 乞塔河卫

    明永乐六年(1408)置,在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以东赤塔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六年(1408年)置。在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赤塔河流域。属奴儿干都司。不久,蒙古木雅失里再踞贝加尔湖东等地区。八年,明成祖朱棣亲征

  • 扫邻城

    又称迦坚茶寒殿。蒙古太宗九年(1237)建,即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西侧查干湖西南古城。《元史·太宗纪》:九年春,猎于揭揭察哈之泽。“夏四月,筑扫邻城,作迦坚茶寒殿”。同书《地理志》:太宗九年,

  • 六灶镇

   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六灶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北六灶镇在“邑西北二十四里”。在上海市南汇区北部。面积31.8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六灶,人口2500。因原为六灶汛地,故名。明成集市。清

  • 昌宁县

    ①北魏延兴四年 (474) 置,属定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西。北周属中阳郡。隋属文城郡。唐属慈州。五代唐改为乡宁县。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武邑县东北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