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山

巴山

①又名临川山。即今江西崇仁县西南相山。为崇仁、乐安二县界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10抚州崇仁县:临川山“在县南六十一里。旧名巴山,天宝六年敕改为临川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4抚州府:巴山“有栾巴祠,故名。唐改曰临川山。宋邑宰孙懋避栾仙讳,又改曰相山。相传巴山有四仙,曰梅、栾、邓、叶。梅即汉梅福。栾即栾巴,隐此山。邓、叶俱南城人”。清光绪《江西通志》卷52抚州府:相山“有汉豫章太守栾巴治妖于此, 邑人以其名名山。唐天宝六载改曰临川山,以其为临水所自出也。宋绍兴中,县令孙懋避巴讳, 以巴尝迁沛相,改今名”。

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。《晋书·杜预传》:太康元年(280)伐吴,预“又遣牙门管定、周旨、伍巢等率奇兵八百,泛舟夜渡,以袭乐乡,多张旗帜,起火巴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46松滋县:巴山“《左氏传》巴人伐楚。《荆南志》云:“巴人复遁而归,因有巴复村在山北,因曰巴山。”

③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七十里巴山村附近。唐杜佑《通典·州郡部》 巴山县:“今县北有山,曲折似巴字,因以为名。”

④在今湖北巴东县南一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4归州:巴山“在巴东,县治所依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巴东县:巴山“一峰矗起,下分三冈,形如金字。一名金字山”。山产茶。

⑤在今广东电白县境。《寰宇记》卷161茂名县:“废南巴县在县东一百里。……取县东一百里南巴山为名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17高州:巴山,“《方舆记》云:在电白县”。

⑥即今四川重庆市内之枇杷山。清乾隆《巴县志》卷1:巴山“在城内。郡城坐山。……沿山为城,环江为池,人烟㕓市,傍壑凌霄,有千佛崖、滴珠泉、七星坎、洪崖洞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巴县:“城内巴山,县以此名。”

⑦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镇西北缙云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7重庆府:巴山“在巴县西南一百三十里。又名缙云山”。

⑧即巴岭山。又名大巴山。在今陕西南郑县南。


(1)古山名。又称麻山。在今湖北省松滋市西南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,杜预伐吴,遣周旨渡江袭乐乡,多张旗帜,起火巴山,即此。(2)大巴山的简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固尔图河

    ①一名额布图河。即今新疆乌苏县西古尔图河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3: “额布图岭,准语,额布图,顺适之谓。发泉东北流为额布图河。”②在今新疆阿勒泰市西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 “额尔齐斯河西

  • 金山嘴

   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金山卫东。为滨海要地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 金山县: “沿海一带,浅沙至金山嘴而尽,潮退时通船亦可到岸。”

  • 柯阴县

    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晏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仪凤二年(677年)置,治今四川省叙永县西北。属晏州羁縻。后废。

  • 广东等处行中书省

    明洪武二年(1369)并广东道宣慰司、海南海北道宣慰司置,治所在广州府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、海南二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钦州、防城港、北海等市地。九年(1376)改置广东布政使司。明洪武二

  • 玉函山

    一名函山。在今山东济南城南二十里。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卷16:“齐郡函山有鸟,足青,咀赤,黄素翼,绛颡,名王母使者。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,长五寸。帝下山,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。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,常令鸟守

  • 中平墟

    即今广西象州县东中平乡。清乾隆《象州志》卷1:“中平墟在仁义村后,离城七十里。”

  • 白碚镇

   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,嘉陵江西岸北陪镇。清乾隆《巴县志》卷2:白碚镇“离城一百五十里”,1941年置北碚管理局,1951年为川东行署及北碚市政府驻地。1952年改市为区。

  • 养鹅长官司

    明置,治所在今贵州麻江县北三十里。清废。

  • 恒河

    一名衡河。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 “恒河” 条引 《旧州志》: “衡河在州西北七十里。源出牛头山,自汉阴界来,曲折南行三百余里入月河。” 与月河合处有恒口镇。

  • 大涌口

    在今广东东莞市虎门镇东南南涌口村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73兵防:东莞县有“左哨头司把总一员,分防大涌口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