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雾河
在今四川巫山县北三十里双龙镇。《明史·邵捷春传》:崇祯十三年(1640),“(罗)汝才、(惠)登相越巴雾河,陷开县”。
在今四川巫山县北三十里双龙镇。《明史·邵捷春传》:崇祯十三年(1640),“(罗)汝才、(惠)登相越巴雾河,陷开县”。
一名野厢关、野三关。明嘉靖年间置,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野三河东岸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巴东县: “南有野山关巡检司,本治石柱,隆庆四年更名。”
在今新疆英吉沙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:“苦井、黄渠三百二十里至双渠,故羯饭馆也。”
明正统七年 (1442) 改冕山堡置,属宁番卫。治所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冕山镇。清改为冕山营。
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晋江县:凤屿盘光桥“在府东北二十里。旧为石路,潮至不可行。宋宝祐中,建桥百六十间,长四百余丈”。
即今江西宁冈县东柏路。1929年1月4日至6日,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、湘赣边界特委、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、边界各县县委的联席会议,即柏露会议。会议传达了党的 “六大” 决议,讨论了粉碎敌人第三
即今江苏睢宁县东高作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邳州睢宁县: 高作镇在 “县东十五里……居民商旅萃集之所”。(1)在江苏省睢宁县东部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作,人口9800。相传高作
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)置,属建昌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布拖县(特木里)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属建昌府。后废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置,治今四川省布拖县西北特木里镇。明废。
亦作乌丽、乌里。当今越南岘港南之广治至平治天省南部顺化、广治一带。《宋史·占城传》:“占城国在中国之西南。……北曰乌里州。”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治所在修武县 (今河南辉县市西南)。四年 (621) 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修武县(今河南获嘉县)。四年废。
在今湖北襄樊市(樊城)附近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徐晃传》:刘备军“围头有屯,又别屯四冢。晃扬声当攻围头屯,而密攻四冢。(关)羽见四冢欲坏, 自将步骑五千出战,晃击之,退走,遂追陷与俱入围,破之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