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裕堡
明置,属铁岭卫。在今辽宁铁岭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铁岭卫: 常裕堡 “在卫南三十五里”。
明置,属铁岭卫。在今辽宁铁岭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铁岭卫: 常裕堡 “在卫南三十五里”。
在今广西田东县东。清有千总驻守。
清置,属黄陂县。即今湖北黄陂县东南沙口村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:沙口镇“在黄陂县东南五十里”。(1)在湖北省洪湖市西部。面积121.5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小沙口,人口1万。因众河汇至,
①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南七里,滨沙湾水。清同治 《番禺县志》 卷18: 墟市有 “渡头墟”。②即今广东台山市北端大江镇西北渡头圩。清光绪 《广州府志》 卷69: 新宁县 (今台山市) 有 “渡头墟”。
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邳州睢宁县: 峰山湖在 “县东北四十里。周十二里。万历中,河臣潘季驯筑双沟遥堤,恐河涨直至峰山湖,分流旁决,因筑羊山横堤以备之”。
即霸桥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灞桥稍西北处。《开元天宝遗事》 卷下: “长安东灞陵有桥,来迎去送皆至此桥,为离别之地,故时人呼之销魂桥。”
辽置,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》 引胡峤记: “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,始食菜。”辽时筑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。属临潢县。后废。
北魏置,即今河北平山县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蒲吾县 “有嘉阳城”。隋于此置房山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7房山县: “其城内实外险,一名嘉阳城。”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二十里。《宋史·太祖纪》:宋太祖赵匡胤“后唐天成二年,生于洛阳夹马营”。即此。
①在今山西晋城市城东二十四里府城村北。创建于北宋熙宁九年(1076)。金泰和七年(1207)重修。元至正十五年(1355)建山门及钟鼓楼。明、清均有修葺。分三个院落。现存玉皇殿(后大殿)为创建时原物,
今上海宝山县东北长江中,长兴岛西北部。民国 《宝山县续志》 卷1沙州: “长兴沙。此即前志 《水利图》 所称鸭窝沙,俗以其形如睡鸭,故名。后改长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