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原郡

平原郡

①西汉初置,治所在平原县(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平原、陵县、禹城、齐河、临邑、商河、惠民、阳信等市县地。东汉永宁元年(120)改为平原国。建安十一年(206)复为郡。三国魏黄初三年(222)又改为国,七年(226)复为郡。西晋改为国,南朝宋又改为郡。北魏废。

②东晋侨置,治所在梁邹城(今山东邹平县东北)。北魏称为东平原郡。

③南朝梁置,属泷州。治所在泷乡县(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④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置,属济州。治所在聊城县(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二十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市及茌平、高唐等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⑤北魏置,属燕州。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涿水又东径平原郡南,魏徙平原之民置此,故立侨郡以统流杂。”即此。

⑥北魏置,属泾州。治所在阴槃县(今甘肃平凉市东南四十里泾水北岸)。辖境相当今平凉市东部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
⑦隋大业初改德州置,治所在安德县(今山东陵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德州、陵县、平原、宁津及河北吴桥、东光、交河等市县地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德州。天宝元年(742)又改平原郡,乾元元年(758)改为德州。


(1)西汉置,治平原县(今山东平原县西)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平原、陵县、禹城、齐河、临邑、商河、惠民、阳信及河北省吴桥等市县。东汉延平元年(106年)改为国,后复为郡,建和二年(148年)改为国,建安十一年(206年)复为郡。西晋复为国。南朝宋后为郡。北魏废。东汉末刘备曾以平原令领平原相。(2)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,治聊城县(今山东聊城市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(3)北魏置,治阴槃县(今甘肃平凉市东泾水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平凉、镇原等市县大部分地区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(4)南朝梁置,治龙乡县(今广东罗定市南)。辖今广东省罗定市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(5)隋大业初改德州置,治安德县(今山东陵县)。辖境约当今河北省泊头市以南,山东省德州市、平原县以东,宁津县以西及古黄河以北地区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德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平原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德州。隋末李德逸起事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郭磊庄

    即今河北万全县西南郭磊庄乡。清乾隆《宣化府志》 卷10万全县: 西路有郭磊庄。

  • 活路城

    唐大汗都督府治所。在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马扎里沙里夫一带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下》 大汗都督府 “以哒部落活路城置”。

  • 石门汛

    清置,在今广东遂溪县东三十里石门港西岸。

  • 木河卫

    明正统后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北。后废。

  • 大套

    在今江苏滨海县西南二十四里大套乡。清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大套巡司,“《河防志》:大套大使,驻扎大套,修防黄河南岸,上自云梯关对岸陈家社起,下至陆家社止”。

  • 勒马寨

   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一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桂平县: 勒马寨,“成化二年,韩雍平大藤峡,议移周冲巡检司于勒马滩,即此”。

  • 道人山

    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0徽州: 道人山 “在祁门北十五里。半壁有岩,岩前有池。学仙者居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祁门县:道人山 “在县二十里。高九十仞,周六十五里。有削壁层岩之胜”。

  • 附马寨营

    在今河北抚宁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抚宁县:“附马寨营,在县北五十里,亦有小城戍守。”

  • 匈奴河

    又作匈河水。即今蒙古国西南之拜德拉格河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从票侯赵破奴万余骑出令居数千里,至匈奴河水, 皆不见匈奴一人而还。”古水名。即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拜德拉格河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汉元鼎六年(

  • 防风氏

   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南防风山。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, 防风氏后至, 禹杀而戮之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