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濛江
亦作思蒙水、斯磨河。即今四川眉山县西之思蒙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32丹棱县: 思濛水 “在县西北二十五里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74丹棱县: 思濛水 “在县西二十五里,出蒲州 (江) 山泉,东流入通义县”。至青神县南入岷江。
亦作思蒙水、斯磨河。即今四川眉山县西之思蒙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32丹棱县: 思濛水 “在县西北二十五里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74丹棱县: 思濛水 “在县西二十五里,出蒲州 (江) 山泉,东流入通义县”。至青神县南入岷江。
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北六十里岳沟。明于此置药沟驿。
①即今辽宁北票市东帽子山。民国 《朝阳县志》卷12: 莲花山 “距县百八十余里,位于县治之东北,高可七八里,石峰层立,望若已开之莲花,故名”。山峰之东南面,石壁陡立约三四十丈,下有石洞三: 曰乾洞、曰
北宋置,属新津县。在今四川新津县东北四十里花园乡一带。以新穿水 (今杨柳河) 而名。
1929年析临夏县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在莲花城(今甘肃临夏县北)。1962年迁驻小川,即今治。在甘肃省中部、黄河两岸,西邻青海省。属临夏回族自治州。面积 1870 平方千米。人口20.1万,有汉、回、东
在今浙江嘉兴市北二十六里王江泾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嘉兴府: 射襄城 “在府东北三十里。《志》 云: 古战争地”。
在今湖南郴州市南十五里。亦名圆泉。宋张舜民爱其清冷而甘,因以己号名之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5郴州: 圆泉 “张浮休 《永庆寺记》 云: ‘世传陆羽著 《茶经》,定水品’。张又新益水品为二十,而圆泉第十八”
①即峿山。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六十里。今名壶山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 浯水 “出浯山,世谓之巨平山也”。②即三浯山。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六十里。(1)又称三浯山。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。(2)在今山东省莒县北。
在今山西翼城县南。《史记·白起传》: 秦昭王十四年 (前293),“起迁为国尉,涉河取韩安邑以东,到乾河”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 乾河 “西与田川水合,水出东溪,西北至浍交入浍”。
即今河南夏邑县西南四十九里马头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3:咸丰三年(1853)二月,“归德府属之永城县有大股土匪啸聚薛家湖、马头寺等处肆掠”。
清雍正二年(1724)析武进县置,为常州府治。治所即今江苏武进县。因县东有阳湖得名。县人多以古文名。世称阳湖派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析武进县东部置,与武进县同为常州府(今江苏常州市)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