息风山
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2琼州府: 息风山 “在感恩县东一十里。山下有巨穴,深不可测。每飓风作,黎人祷之则止”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 谓息风山 “在感恩县东二十五里”。
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2琼州府: 息风山 “在感恩县东一十里。山下有巨穴,深不可测。每飓风作,黎人祷之则止”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 谓息风山 “在感恩县东二十五里”。
即鹤鸣山。在今四川大邑县西北三十里鹤鸣乡境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鲁传》: “祖父陵,客蜀,学道鹄鸣山中,造作道书以惑百姓,从受道者出五斗米,故世号米贼。”即“鹤鸣山(1)”。
一名深峨山、鹅山。在今广西柳州市西三里。唐柳宗元 《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》: “峩山在野中无麓,峩水出焉,东流入于浔水。”
即今陕西子洲县西周家崄镇。清光绪《绥德州志》 卷2 《堡寨》: 周家崄镇 “在城西一百二十里”。
即今四川广元市西北之广坪河、羊模河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“汉水又西,径石亭戍,广平水西出百顷川,东南流注汉。”
在今云南勐海县西南一百里打洛镇。元代属车里路军民总管府。《招捕总录》: 元贞二年 (1296)十一月,“车里蛮浑弄兴兵,占夺甸寨十又三所,结构八百媳妇蛮,欲攻倒龙等。云南省遣兵招捕”。倒龙即打洛,傣语
南朝宋泰始七年(471)置,属越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南齐移治百梁县(今广西合浦县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南朝宋末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。南朝齐移治百梁县(今合浦县东北)。梁、陈间废。
①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石河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一》:石子河“在宁远州西南一百三十三里。源出边外, 自高台堡门西入边,绕旧前屯卫城西入海”。②一名石泉河。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南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洛水又东北
五代唐改许昌县置,属许州。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市东北五十一里许田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)废入长社县。古县名。五代唐避先祖李国昌讳,改许昌县置,治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北许田。属许州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年)
即金宝堡。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四十里金宝乡。明隆庆五年 (1571) 置,清康熙八年 (1669)设游击驻防。
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北石花村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14松桃厅:石花寨在“城东三十余里。山势崟嵚,径路诘曲,下临深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