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报恩寺

报恩寺

①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内北隅。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孙权母吴夫人舍宅为寺,名通玄寺。唐开元年间改为开元寺。后毁。五代周显德年间就其遗址建为报恩寺。因位于城北,今又名北寺。寺内有塔,始建于南朝梁时,初为十一层,后毁。南宋绍兴年间重建,为九级八面,被誉为“姑苏诸塔之冠”。

②在今四川平武县城内。始建于明正统五年(1440)。相传明代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僭越封建等级制度,仿北京故宫修建王府,被朝廷察觉,遂以报恩为名,改府为寺。以大雄宝殿为中心,前有天王殿,后有万佛阁,左有大悲殿,右有华严藏,辅以二幢、二狮、山门、三桥、钟楼、南北碑亭等,构成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建筑群。殿内佛像高大,转轮经藏制作精巧,壁塑、壁画、木雕、石刻精美壮观。


在四川省平武县城内。占地2.4万多平方米。以大雄殿为中心,前有天王殿,后有万佛阁,左有大悲殿,右有华严藏,并辅以山门、钟楼、南北碑亭等,布局严谨、规模宏伟。创建于明正统五年(1440年),相传龙安府宣抚司佥事王玺,仿北京故宫修建王府,被朝廷察觉,遂以报恩为名,改府为寺。寺内建筑全用楠木,顶用琉璃瓦。华严藏内之转轮经藏,用楠木雕成,高12米,直径7米,整个重量靠一中柱支撑,中柱立于铁铸地针上,故能转动。转轮经藏用宫殿式斗栱结构装饰,图案镂空雕刻。大悲殿内有一尊8米高的千手观音,用楠木雕成,甚为壮观。大雄殿和万佛阁有明代壁画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县后沙

   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:县后沙“亦在旧县东。嘉靖四十四年,倭寇据县后沙,总兵郭成击擒之。《海防考》:三爿之北,匾担沙为重;三爿之南,县后沙为重”。

  • 忠孝军民府

    元至正十一年 (1351) 改大奴管勾洞长官司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在今湖北恩施市西南。至正十五年 (1355) 改为安抚司。

  • 新康县

    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新阳县置,属衡阳郡。迁治今湖南宁乡县西南十里万寿山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并入益阳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潭州。七年 (624) 又废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

  • 梌山嶂

    即稌山嶂。在今福建永定县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》 作 “梌山嶂”。

  • 高岸河

    在今湖北麻城市北,为举河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黄州府黄冈县: 高岸河 “在府西北。自河南光山县发源,南流至麻城县东南入长河,注于大江”。

  • 白沟镇

    清置,属容城县。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北五十里白沟镇。因白沟河而得名。在河北省高碑店市南部。面积53.5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白沟,人口 6040。因临白沟河得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

  • 双溪馆

    明置,属政和县。即今福建屏南县东北双溪镇。

  • 正黄旗

    1949年以察哈尔右翼正黄旗改名,属绥远省。驻地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巴音塔拉乡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改设察哈尔右翼前旗。古旧旗名。清康熙十四年(1675年)置,治木孙忒克山(今属内蒙古

  • 养苗溪

    在今贵州岑巩县西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州府: 养苗溪 “洞出岩洞中,有巨石障流,土人架木槽引以灌田”。

  • 北都

    ①西晋建兴元年(313),鲜卑拓跋猗卢筑盛乐城以为北都。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。②唐武则天长寿元年(692)因并州是武氏故里建为北都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。神龙元年(705)废。开元十一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