掖南县
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掖县南部析置,治夏邱堡 (今山东莱州市南夏邱镇)。1949年迁湾头村 (在今莱州市西南)。1956年撤销,并入掖县。
(掖yè) 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设。1941年由掖县南部析置掖南行署区(县级)。以在县南得名。1945年改称掖南县。初治下丘堡(今莱州市南夏丘),1949年迁治湾头村(今属莱州市),1956年迁治沙河(今属莱州市)。同年撤销,并入掖县。
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掖县南部析置,治夏邱堡 (今山东莱州市南夏邱镇)。1949年迁湾头村 (在今莱州市西南)。1956年撤销,并入掖县。
(掖yè) 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设。1941年由掖县南部析置掖南行署区(县级)。以在县南得名。1945年改称掖南县。初治下丘堡(今莱州市南夏丘),1949年迁治湾头村(今属莱州市),1956年迁治沙河(今属莱州市)。同年撤销,并入掖县。
十六国后凉吕光置,治所在浇河城 (今青海贵德县南)。寻为南凉秃发乌孤所取。后陷于吐谷浑。北魏废为浇河戍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径浇河故城北,有二城东西角倚。东北去西平二百二十里。宋少帝景平中拜
即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三关口。清《辛卯侍行记》:“二十三日出西门就驿路, ……五里蒿店,居民五六十,下堆为瓦亭峡,即古弹筝峡,唐德宗时与吐蕃分界处。”
亦作容米洞。即容美洞安抚司。在今湖北鹤峰县(容美镇)。《元史·泰定帝纪》:泰定三年(1326),“米洞蛮田先什用等结十二洞蛮寇长阳县,湖广行省遣九姓长官彭忽都不花招之”。
在今山东荣成市东北渤海中。《寰宇记》 卷20文登县: “岛上多海驴,常以八九月于此岛上乳产。皮毛可长二分,其皮水不能润,可以御雨。”
清宣统三年 (1911) 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南恩达。1912年改为恩达县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置,治所即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西南恩达城。1912年改为县。
即今河南滑县南焦虎乡。民国 《重修滑县志》 卷6: “焦虎集,距城六十里。”
在今山东沾化县(富国)西,产海盐。清初设场,置盐大使。康熙十六年(1677)以丰民场并入永利。当在今永丰镇附近。清置,在今山东省无棣县东北。为沾化县所置盐场,设有盐大使管理。
又作墪墪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口北岸。清属宁古塔将军,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墪墪河口处有 “墪墪噶山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混同江南岸,
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穹窿山上。明王鏊 《姑苏志》 卷9: 法雨泉 “山半有泉名法雨,四时流不绝,下注石堰,可以灌田”。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南部,位于琼台礁西南。为一直径约740米的环礁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海宁礁。据郑资约 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 说: “礁上水深不出三寻,礁湖亦在三十寻以内,但礁之四周,则急深莫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