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新州

新州

①南朝梁武帝置,治所在新兴县 (今广东新兴县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县及云浮市东南地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新兴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新州。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升为新州路,十九年 (1282)仍降为新州,属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。明洪武初废。

②南朝梁普通中置,治所在新阳县 (今湖北京山县)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为温州。

③南朝梁末置,治所新城郡 (今四川三台县)。西魏治昌城郡 (治昌城县,今三台县)。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、射洪、中江、盐亭等县地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为梓州。

④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新野县 (今河南新野县)。同年废。

⑤唐光启中改妫州置。治所在永兴县 (今河北涿鹿县)。辽改为奉圣州。

⑥辽置,属中京大定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敖汉旗东白塔子。统和八年 (990) 改为武安州。


(1)南朝梁武帝置,治新兴县(今属广东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新兴县地。宋属广南东路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升为新州路,十九年复为州。属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省入肇庆府。(2)南朝梁普通末置,治新阳县(今湖北京山县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京山县一带。西魏改名温州。(3)南朝梁武陵王置,治昌城县(今四川三台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、盐亭、射洪等县。隋开皇末年改梓州。(4)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新野县(今河南新野县)。寻废。(5)唐光启中置,治永兴县(即今河北涿鹿县)。属河东道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涿鹿、怀来等县地。五代晋天福元年(936年)入辽,改名奉圣州。(6)契丹耶律阿保机以杏埚新城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东白塔子村。辽统和八年(990年)改名武安州。近说:辽景宗已置武安州于木叶山(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)下杏埚,圣宗统和八年城杏埚新城,迁武安州民户至新城,遂改为新州。属中京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晋兴县

    ①即兴晋县。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 讹为晋兴县。②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前凉张轨置,为晋兴郡治。治所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湟水南岸。北魏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湟水 “又

  • 董峰山

    原名董奉山。在今河南信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信阳州: 董峰山 “在州西南五十里。峰峦竞起,高出群山。上有黑龙洞”。

  • 渔谷县

    ①唐渤海国置,属仙州。治所当在今辽宁西丰县境。辽属通州。金废。②辽置,属通州。治所在今辽宁昌图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旅顺市

    1945年析金县地置,属辽宁省 (后属旅大行署区)。治所在旅顺口 (今辽宁大连市西南旅顺)1950年裁入旅大市。旧市名。1947年由金县析置,治旅顺口(今辽宁大连市西南旅顺口区)。1960年撤销,并入

  • 蒲与路

    又作蒲峪、扶余。金置,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东北金城乡古城村。因地当古扶余国而得名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、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东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和黑河、伊春市北部,外兴安岭 (今俄罗

  • 柏谷城

    北周置,在今河南宜阳县南。《北齐书·段韶传》: “有柏谷城者,乃敌之绝险,石地千仞,诸将莫肯攻围韶……遂鸣鼓而攻之,城溃。”在今河南省宜阳县南。北周建筑石城,恃为险守,《北齐书·段韶传》:“有柏谷城者

  • 郎麻哈

    亦作剌麻哈。在今青海达日县西黄河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河源附录: “思本曰: …… (怀里火秃河) 与黄河合,又东北流一百余里,过郎麻哈地。”

  • 积弩堂

   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古台城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隆安五年 (401),孙恩窥建康,豫州刺史谯王尚之 “帅精锐驰至,经屯积弩堂”。即此。

  • 伦教汛

    即今广东顺德市西北伦教镇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16:顺德县有“伦教墟”。

  • 莲塘汛

    即今广西荔浦县西南青山镇莲塘村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荔浦县图: 西南有莲塘汛,把总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