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山镇
即今安徽芜湖县南十里,青弋江东岸芳山。旧属宣城县。清嘉庆《宁国府志》卷12:方山镇“距城六十里”。
在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部。面积64.2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方山,人口1870。因南邻方山得名。1945年设方山区,1960年改钢铁公社,1961年复方山区,1968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1985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等。有机械、水泥、铸造、铝土等厂矿。公路东接许巩公路。
即今安徽芜湖县南十里,青弋江东岸芳山。旧属宣城县。清嘉庆《宁国府志》卷12:方山镇“距城六十里”。
在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部。面积64.2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方山,人口1870。因南邻方山得名。1945年设方山区,1960年改钢铁公社,1961年复方山区,1968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1985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等。有机械、水泥、铸造、铝土等厂矿。公路东接许巩公路。
又作听邦、腾邦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南 一百零六里处。门语地名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、定 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 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俗称荐桥门。南宋临安城东城门之一。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清泰街与城头巷相交处附近。元末张士诚重修杭州城,将城门东移三里改建新门,改名清泰门。
在今西藏聂荣县东北彭赛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见清乾隆 《西藏志·外番》。
在今河南洛宁县南。《后汉书·陈俊传》:建武二年 (26),“大司马吴汉承制拜俊为强弩大将军,别击金门、白马贼于河内,皆破之”。李贤注:“金门、白马并山名。” 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“洛水右会金门溪水,水
在今河南渑池县北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5渑池县:“大坞故城,在县北十五里。后魏武帝入关,使行台杨腾出关安抚,腾因旧城置大坞镇。”隋曾为渑池县治。又作大城。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北。北魏时因旧城
南朝宋置,属宋熙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或鹤山市境。隋平陈,废入平兴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中置,治今广东省高要市东南境,属宋熙郡。隋开皇废。
即今湖北安陆市东北四十二里接官乡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安陆县东北有接官厅铺。
即今安徽南陵县治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南陵县: “旧治赭圻城,长安四年移理青阳城。” 即此。(1)在今河北省馆陶县西马头渡。相传汉冯异追铜马贼于此。(2)即今安徽省南陵县。武周长安四年(704年)移南陵
西藏古地名。约在今那曲县桑雄区北。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阁川驿……百三十里至蛤不烂驿。”
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那扶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那扶营“为肇庆府恩平县交界地方。本朝康熙元年设都司防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