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旌德县

旌德县

唐宝应二年 (763) 置,属宣州。治所即今安徽旌德县 (旌阳镇)。《寰宇记》 卷103旌德县:“冀其邑人从此被化,故以旌德为县名。” 南宋属宁国府。元属宁国路。明属宁国府。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

在安徽省南部、徽河上游。属宣城市。面积905平方千米。人口15.2万。辖4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旌阳镇。唐初为太平县地。永泰元年(765年)分太平九乡置旌德县,治麻城镇(即今旌阳镇),属宣州。南宋属宁国府。元属宁国路。明、清属宁国府。1914年属芜湖道,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属皖南行署徽州专区,1956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。1959年并入绩溪县。1961年复置,属徽州专区。1971年属徽州地区,1987年属宣城地区,2000年属宣城市。地处皖南山地中部。黄山由西南向东北延伸,山势渐低。中北部低山谷地相间,构成旌阳、庙首、三溪等小盆地。徽河源出徽岭北坡,接纳白沙河、玉溪等大小溪流,汇成县境主要河流。自然植被属常绿阔叶林带。森林覆盖率58.9%,有松、杉、竹林和栓皮栎。农产以稻、油茶为主。盛产苎麻,为全省重点产麻区之一。产茶叶和蚕茧。矿产有萤石、瓷土、石灰石、辉钼矿等。有麻纺、台钻、玻璃纤维、制药、造纸、服装等厂。三溪竹编、棕榈扇为传统工艺品。南雄公路纵贯县境,蔡谭公路斜穿县境西南部,还有旌宁等公路纵横交会。名胜古迹有元代农学家王桢任县尹时的衙署遗迹,两宋及明代先后建造的徽水三座石桥,清建大成殿、表灵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利墟

    亦作新地墟。即今广西苍梧县南五十里新地镇。清同治 《梧州府志》 卷2: 苍梧县有新利墟。

  • 特勒满川

    约当今塔吉克斯坦帕米尔西南之喷赤河。《新唐书·高仙芝传》: 天宝间,攻小勃律,“葱岭守捉又行二十余日至播密川,又二十余日至特勒满川,即五识匿国也”。

  • 高皇埠

    一名高黄铺。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邹县“距越山”条下: “牙、阳二山间有高皇埠,相传汉高微时,曾潜迹于此。”

  • 飞霞山

    在今江西高安市西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筠州高安县有飞霞山。

  • 御屏山

   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思州府施溪长官司: 御屏山在 “司北里许”。

  • 砖城

    三国魏筑,在今安徽界首市南三十八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1沈丘县: 砖城 “在县东北四十五里。司马宣王使邓艾于此置屯,种稻以备东南,筑城围仓廪”。

  • 三十六郡

    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)完成统一,推行郡县制,分全境为三十六郡。郡名不见于《史记》本文,裴骃《集解》作“三川、河东、南阳、南郡、九江、鄣郡、会稽、颍川、砀郡、泗水、薛郡、东郡、琅邪、齐郡、上谷、渔阳

  • 芒部府

   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茫部路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芒布城(今云南镇雄县西南七里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镇雄、威信、彝良等县地。十六年(1383)改属四川布政司。十七年(1384)升为军民府。嘉靖五年(

  • 兴安溪

    在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东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兴安溪“在路南州东二里。绕州治西南,会于铁赤河。合流会于盘江”。

  • 永清县

    ①北周保定二年(562)改大洪县置,属迁州。治所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北。隋属房陵郡。唐属房州。北宋开宝中废。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会昌县置,属范阳郡。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。辽属析津府。金属大兴府。元属大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