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昌平县

昌平县

①西汉置,属上谷郡。治所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。东汉属广阳郡。《后汉书· 寇恂传》:刘玄更始二年 (24),王郎遣将徇上谷,中旬 “至昌平,袭击邯郸使者,杀之”。西晋属燕国。北魏初废。东魏天平中复置,属平昌郡。移治今昌平县西南十七里土城村。隋大业初属涿郡。唐属幽州。五代唐移治白浮图城 (今昌平县西八里旧县村)。辽属析津府。金属大兴府。元属大都路。明属顺天府,景泰三年 (1452) 移今治。正德元年 (1506) 升为昌平州。寻复县,八年升为州。1913年复为昌平县,属京兆尹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58年划归北京市。

②三国吴永安年间置,属合浦北部都尉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南七里郁江南岸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改为宁浦县。

③北魏置,属昌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“㶟水又东径昌平县, 温水注之,……又东径昌平故城北,王莽之长昌也。昔牵招为魏鲜卑校尉屯此。” 即此。


(1)古县名。三国吴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南郁江南岸。属宁浦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名永浦县。(2)旧县名。1913年由昌平州改置,治今北京市昌平区。1999年撤销,改设昌平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椹涧

    亦作湛涧。在今河南许昌县西南。源于县西,注入石梁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 “其古颍水支津石梁河。……右合湛涧。” 即此。

  • 三洲山

    在今广东南海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三洲山“一名黄冈,耸拔千仞,周一百余里,峰峦数十,西连高明,东南接新会,与西樵皆为县之镇山”。

  • 黄道溪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万山特区西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置于茅坡寨。二十五年 (1392) 迁治武陵坪 (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南黄道侗族乡)。永乐十二年 (1414) 属思州府。清以后废。

  • 武城镇

    金置,属白马县。在今河南滑县西南。在山东省武城县中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02平方千米。人口10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县城,人口6.7万。武周万岁登封元年(696年)历亭县治此。宋属河北东路恩州。明

  • 松坎驿

    即今贵州桐梓县北松坎镇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 万历间,杨应龙反,总督邢玠檄应龙安稳听勘,“应龙缚渠魁,待罪松坎……于松坎设同知治焉”。即此。

  • 哈剌贴癿

    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。顾炎武 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 卷117 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 “又有和寺城,寺西五十里至哈剌贴癿,其西北为剌木城。剌木城至哈喇帖癿十里。”

  • 柏林村

    即今山西闻喜县西南柏林乡。1943—1946年晋冀鲁豫边区置稷麓县治此。

  • 卧桥

    一名握桥。在今甘肃兰州市旧城西门外。相传始建于唐代,名河厉桥。明永乐年间改建,称为卧桥(握桥)。桥下无墩,数十根长十多米、粗三十多厘米的大圆木分埋于两岸,称为卧木。卧木之下衬砌以糯米、石灰粘接的大石条

  • 兴元路

    元改兴元府置,属陕西行省。治所在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,凤县、留坝、南郑以东,镇巴、岚皋以北,白河、镇坪县以西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改兴元府,寻改汉中府。元升兴元府置,治

  • 隆团砦

    在今湖南花垣县西南五十里。清曾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