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林塘
又名杨林浦、杨林河。在今江苏太仓市西北二十里。为宋时诸大浦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:杨林塘“其上流承七浦塘及巴城湖之流,东经新塘而东,至州东北八十里花浦口入海。延袤几与七鸦浦相埒”。
又名杨林浦、杨林河。在今江苏太仓市西北二十里。为宋时诸大浦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:杨林塘“其上流承七浦塘及巴城湖之流,东经新塘而东,至州东北八十里花浦口入海。延袤几与七鸦浦相埒”。
明初置,在今江西贵溪县城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贵溪县:芗溪驿“在县治东南,治西又有芗溪递运所”。后废。
①一名平原。春秋越地。在今浙江平湖市东。东汉袁康 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觐乡北有武原。武原今海盐。” 秦置武原乡,西汉置海盐县。②今浙江海盐县之别称。其县为秦之武原乡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海盐:
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始封之君为周宣王弟友。都于棫林 (一作咸林,今陕西华县)。《史记· 郑世家》: 周宣王二十二年 (前806),“友初封于郑”。幽王末年徙都新郑 (今河南新郑市)。春秋时因地处中原地区,
春秋时晋邑,在今山西长子县西南八里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八年(前555),“晋人执卫行人石买于长子”。即此。后为赵地。秦置长子县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南。《左传》襄公十八年(前555年):“晋人执
亦作临甾、临菑。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。西周初封太公望于齐,建都于此。春秋、战国时齐国均都此。战国时手工业有冶铁、制陶、纺织等,商业繁盛。稷门下聚集许多学者讲学,是当时经济、文化中心。《战国策·
①三国吴置,为高兴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阳西县东北。南朝宋为宋康郡治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宋康县。②北魏置,为广化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。隋开皇三年(583)罢郡,县属凤州。仁寿元年(60
又名安澜索桥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二里二王庙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灌县: 珠浦桥在 “县西二里,索桥也。亦谓之绳桥,长百二十丈,阔一丈”。
清宣统三年(1911)置,属康定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西一百三十里瓦泽乡东北安良坝。民国吕式斌《今县释名》卷6:藏名阿娘坝,“安良即阿娘译音之异”。1913年改安良县。不久废入康定县。清宣统三年(19
即今安徽濉溪县南孙町镇。旧属宿州,当浍河南岸,道通蒙城县。清光绪《宿州志》卷3:孙疃集“至城五十里”。
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四十五里,与蔚县接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都司:五岔岭“岭当通衢,岐路四达,因名”。